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5篇
  免费   26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6篇
世界政治   26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687篇
中国共产党   26篇
中国政治   120篇
政治理论   31篇
综合类   22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31.
专家第三人责任的规制路径选择问题是一个与一国之实定法的内部构造相关的问题。通过比较研究可知,对于该问题的解决英美国家主要选择侵权路径,德国主要选择合同路径,而法国则另辟蹊径地在侵权与合同之外成立第三类独立责任。基于我国实定法的现状,专家第三人责任问题应于侵权框架下通过各政策因素的判断并联合规范性控制机制的运用,实现责任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32.
徐璐 《法制与社会》2013,(1):274-275
安全保障义务在我国《侵权责任法》第37条中加以明确规定,但是,其制度尚存在不完善之处,在安全保障义务的责任形态上,尤其是在第三人介入的情况下,安全保障义务人与第三人责任形态的界分,仍然不够完善,在理论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本文首先从安全保障义务的性质出发,确定对安全保障义务的规则原则及其构成要件,明确其规则原则的构成要件对于责任承担的大小和原因力的界定的意义;然后在此理论基础之上,讨论安全保障义务在安全保障义务人直接侵权和第三人侵权的情况下的责任形态问题。通过比较各家学说,坚持在保护受害人的权益得到充分救济,并平衡各方利益的价值标准上,提出自己关于责任形态的观点。  相似文献   
33.
商标许可是对商标专用权的处分,商标许可备案的对象是被许可人取得的使用权.“商标使用许可未经备案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意指在先但未备案的被许可使用权因未公示而不得对抗/排除善意第三人的使用.善意第三人可以继续使用,并不因其备案导致在先被许可使用权的消灭,而是因其“善意”而构成对在先被许可使用权的限制.  相似文献   
34.
阮正贤 《法制与社会》2013,(25):290-291
档案资料的所有者与档案资料信息涉及者往往并不同一,档案资料的所有者在行使所有权中收益、处分权能的交易权时,档案资料的所有权与档案资料信息涉及者,即第三人的人身权、知识产权就可能会冲突,造成第三人的权利损害,第三人维护合法权益必须依据有关法律规定,采取合法途径救济。  相似文献   
35.
36.
商标     
《电子知识产权》2013,(12):17-17
北京一中院开庭审理“稻香村”商标案 12月10日,以苏州稻香村食品工业有限公司为原告、商标评审委员会为被告、北京稻香村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为第三人的行政诉讼案,在北京市一中院开庭。这也是“北京稻香村”和“苏州稻香村”围绕商标正面交锋,前者注册“北京稻香村”商标,  相似文献   
37.
人才的频繁流动导致竞业限制纠纷的增多,而竞业限制纠纷相较于传统劳动争议案件而言,有一定新颖性和复杂性,其中实认定和法律适用均存在一定难度。学界对竞业限制研究的关注点多集中在竞业限制协议的效力分析以及其中所涉及的各项权利冲突保护等理论方面,而实践中发现该类型纠纷中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行为的事实认定以及由此产生的责任竞合问题为重要审理难点值得研究和探讨。本文以承办并已生效的案件作为样本,从个案中的违约行为认定标准出发,探讨由此产生的返还竞业限制经济补偿金、支付违约金、赔偿损失的责任竞合问题,以裁判理由为载体,延伸思考法理及司法规律。  相似文献   
38.
陈勇  苏萌 《法制与社会》2012,(22):44-45
目前,我国很多出问题的政府采购往往并不是由于供应商提出质疑或投诉而被媒体曝光,而是网民在网上"溜达"发现之后曝光出来的。供应商往往对于质疑与投诉并没有很大的动力,究其原因是因为我国现有的救济体制未能起到保护供应商合法权益的作用。本文从制度层面上找出我国目前第三人救济制度的缺陷,并借鉴世界上先进国家或地区的制  相似文献   
39.
董事对第三人责任制度的基础并不在于信义义务扩张,双重身份说也无法提供合理依据。从功能主义的视角来看,董事对第三人责任正是为了回应董事会中心主义的客观发展趋势,同时契合第三人利益保护的制度设计。这一责任在性质上应当界定为特别法定责任而非侵权责任,这样既可以避免与基本公司法理相冲突,又能够圆满地说明董事与第三人的责任关系。在责任范围上,应以直接损失为限,不包括反射性地给第三人造成的间接损失;在责任形式上,以直接责任为限,排除以公司为中介的、形式上的间接责任。同时,可以考虑将股东、债权人以外的一般民事主体纳入第三人范域,以更好地分担风险,保护相关主体利益。  相似文献   
40.
公司章程具有对内效力的同时,是否还具有对外效力,学界有不同的观点.主张章程具有对外效力的主要理由是,公司章程被登记和登记文件的推定知道效力,即推定与公司交易的第三人知道章程内容.实际上,在我国公司章程并未登记,而只有部分章程记载事项与公司登记事项重合.我国公司法上的章程记载事项,可分为登记事项和未登记事项.推定知道规则是英美传统公司法上的一项制度,现在已被立法明确废除.因此,公司章程具有对外效力的理由并不能成立,公司章程只能约束公司、股东、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而不能约束善意第三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