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14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8篇
中国共产党   27篇
中国政治   86篇
政治理论   8篇
综合类   4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张贤明 《福建乡土》2012,(3):2-F0002
艺术简介:福建东山人,现为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建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作品曾获“全国第三届中国画展”最高奖、“新世纪全国中国画大展”金奖、“世界华人书画展”铜奖、“全国当代著名花鸟画家作品展”优秀奖,入选“第八届、十届、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全国中国画学术邀请展”。出版有《张贤明作品集》、《张贤明画集》、《张贤明工笔精品集》等个人画集。作品《秋色渐浓》为中国美术馆收藏。  相似文献   
142.
画家田添先生1960年生于北京西郊颐和园昆明湖畔一个书画世家。他是中国现代工艺花鸟画大师,著名美术教育家田世光的长孙,是田派画风的第三代传人。今天他的作品出版,作为田世光先生的学生,受田添之托,有幸为其作序,首当祝贺。从唐代到清代,中国花鸟画传承千余年,在中国画门类中具  相似文献   
143.
《福建乡土》2013,(5):F0002-F0002
艺术简介:现为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三明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大田县美术家协会主席。  相似文献   
144.
熟悉上海杨浦画院副院长黎邦定的人,都喜爱他豪爽率真、广交画友的性格,更仰慕他笔下淳朴天然、生动传神的中国花鸟画。观众细细品味黎邦定的画,宛如置身于纯真自然的旷野,迎面扑来一股浓郁的乡土气息。一幅幅清新典雅的花卉、蔬果、珍禽、草虫图。构成一道颇具神韵的风景。  相似文献   
145.
单眉月     
《今日浙江》2013,(15):60-60
新浙派花鸟画自潘天寿、吴葬之等民国遗老筑基以来,屡经迭呈,风貌演进愈渐多样。出生于温州、曾就学于中国美院国画系的单眉月便是倚重传统高古品格一脉的代表,以潘天寿、吴茆之、余任天等为基石,沿黄宾虹、齐白石上溯到八大青藤,崇尚笔墨,传达人文韵采,传承了中国大写意绘画的精髓。  相似文献   
146.
谷祥林 《创造》2012,(7):104-105
通常,花鸟画表现的是一种摈弃环境、抵近观察的静态图像,一枝一叶、恬静柔和,是人们手中的玩物。尤其折枝花卉,那是瓶中的残花和笼中的病鸟。谭晓风先生是一位与众不同的花鸟画家。他一反世俗花鸟画概念化、模式化、模仿复制、牵强附会、无病呻吟的通病,开创了一条"将花草撒向大地,将鸟儿放归山林"的大自然、大境界、大花鸟的新思路。晓风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是一幅高1米、长45米的花鸟长卷——《乌蒙珍禽图》。它向人们展示的不只是一幅画,还是一本书,一个完美的故事。  相似文献   
147.
杨飞 《党课》2013,(10):114-116
作为书画名家,李苦禅曾有过一段酒后上书毛泽东的经历。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美术界一些人认为“花鸟画是资产阶级欣赏的画,不能起到宣传无产阶级思想的作用”,中国大写意花鸟画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虽然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徐悲鸿主张开设写意花鸟画课程,  相似文献   
148.
无尽的远坡     
中国花鸟画的起源虽然还说不太清楚,但从原始岩石画到原始彩陶的动植物形象,已经艺术地显示出动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并预示了动植物作为一种审美对象的特殊意味而有可能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科。据美术史家考证,花鸟画在两汉六朝时代已独立出现,至北宋时代已完全成熟,广受人们喜爱的写意作风在明清时代达到了高峰。画家们至今乐此不疲,仿佛并不顾及难于超越前人的困惑,  相似文献   
149.
吕松霞 《春秋》2009,(4):60-60
徐孟海的姥爷是一位画家。7岁起,他跟姥爷学画画,一画就是40多年。他以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为题材的花鸟画,从严谨细腻的工笔,到工笔写意结合,形成了中国花鸟画创作上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徐孟海的日常工作是烟台艺术学校的一名美术教师。1980年,莱阳师范美术系毕业后,他被分配到烟台旅游学校当美术教师。他教学很认真。  相似文献   
150.
大观园     
王俭 《检察风云》2012,(5):78-7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