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5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23篇
法律   319篇
中国共产党   39篇
中国政治   175篇
政治理论   41篇
综合类   90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99篇
  2022年   99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361.
362.
分析了国密算法与国际商用加密算法在安全性上的差异,并且提出了国密算法在电子机读旅行证件芯片操作系统中的应用与实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63.
首先对太赫兹波用于近场人体安检成像的特点、优势和目前国外典型的近场安检系统进行了分析。然后基于二维合成孔径原理,通过二维机械扫描装置分别构建了35GHz和140GHz三维安检成像原理实验验证平台,主动照射隐藏在衣服下的金属手枪模型,获得散射回波数据,采用后向投影算法处理了回波数据,得到了成像结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给出了结论。  相似文献   
364.
梅傲 《政治与法律》2024,(2):113-126
算法技术已借助大数据技术被广泛应用,成为影响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角色,其也因技术中立性不断遭受现实挑战而呈现出事实上的歧视性。重新审视算法歧视及其治理路径是发挥算法积极作用、避免算法消极影响的重要前提。传统伦理观念影响下的算法歧视治理模式存在价值观念偏航、治理结构失衡及技术治理落后的问题,影响算法歧视治理实效。社会发展促进了伦理观念的革新,积极伦理观的树立可以为算法技术向善的实现提供理论指引。算法治理结构的优化及反歧视技术水平的提高是纠正算法歧视的重要前提,理念、制度及技术三维措施的综合运用方可在算法领域实现科技向善的伦理目标。  相似文献   
365.
方兴东 《人民论坛》2022,(15):96-99
每一种传播机制的出现,都在信息传播容量和传播速度上实现数量级的提升,对旧有传播格局形成颠覆性冲击。基于人工智能、心理学和控制论等基础学科之上的算法认知战,其底层逻辑依然是社会信息传播机制和范式的变革。本文系统梳理与总结算法认知战的表现、效果和特点,从全球社会信息传播变革的视角展开分析研究,总结运作机制,研判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366.
从刑法解释权主体的多样化以及因此而带来的矛盾出发,考察我国刑法解释权的现状并据此提出合理规范我国刑法解释权的一些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367.
伴随着算法日益介入人类社会生活,被算法不透明所遮蔽的算法不公平问题日趋严重,特别是在算法被应用于公权力行使的场合,它加剧了社会不平等、侵害个人权利等问题。沿着算法促进社会正义的逻辑,本文着重对算法公平的方法论变革进行了刻画。首先,通过探究“公平的不可能性”的基本内涵与核心范畴,以算法公平的概念图式及其类型为阐释思路,归纳导致算法运行陷入“公平的不可能性”的现实困境。其次,从法律与哲学的视角出发,指出形式算法公平方法论无法在具有关系性与结构性不平等的政策环境中促进公平与正义,进一步突出了形式算法公平在应对“公平的不可能性”困境时的局限性。最后,实质性算法公平方法论作为一种替代方案,能够从更广泛的范围或框架中分析不公正问题,超越“公平的不可能性”困境,为治理和规约算法偏见提供了必要的方法论指引和行动指南。进而,实质性算法公平为算法公平的实现提出新的路径选择:摒弃旧的“公平”决策的形式数学模型,积极转向对算法是否以及如何在实践中促进正义的实质性评估。  相似文献   
368.
数字经济时代,对消费者的“算计”无处不在。算法推荐技术通过收集海量消费者数据建立消费者用户标签,进而向消费者输出信息服务。在此过程中,消费者可能会因数据被过度收集,导致个人信息与隐私泄露;可能会因算法歧视导致公平交易权受损;也可能会因被滥用了用户标签,导致自主选择权受到侵扰;更可能会因算法的不透明,致使知情权遭受损害。为应对算法对消费者权益带来的冲击,域外采取了诸如数据赋权、建立算法影响评估报告等措施进行规制。与之对应的,我国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为规范基础,通过落实消费者数据与个人信息保护机制、建立算法协同治理路径、设置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和构建算法评估制度等措施,规范算法推荐技术,维护网络信息服务生态。  相似文献   
369.
算法决策正成为“互联网+税务”以及智慧税务建设的一部分,一方面它提升了税收征管的效率,另一方面受算法规则不透明、“黑箱”属性以及难于解释等因素的影响,国家税权呈现扩张趋势。纳税人的基本权利,如知情权、陈述与申辩权以及救济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侵害。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了自然人对算法的解释权,但这在税收征管领域因双方主体地位不平等而难以直接适用。为此,可以引入税权均衡理论,考量如何在算法自动化决策场景下,平衡纳税人税权与国家税权的关系,并通过权利制约权力、权力制约权力、纳税人救济制度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回应。  相似文献   
370.
加强对人工智能司法发展及风险的研究是时代课题,其中人工智能司法的可解释性困境尤为关键。人工智能司法可解释性指的是司法决策或行为的可理解与透明性,涉及基础数据、目标任务、算法模型以及人的认知这四类关键要素。不可解释困境主要是由数据失效、算法黑箱、智能技术局限、决策程序和价值缺失等因素所致。但是,人工智能司法的不可解释困境其实是一个伪命题,可解释性具备认知层面和制度层面两方面基础。纾解困境的具体策略包括:构建司法信息公开共享制度,提高有用数据的甄别与利用效率;从软硬法结合视角建构司法系统的运行标准与制度规则;从全过程视角强化主体之间的协同治理;通过指导性案例和司法解释赋权法官的司法解释空间,提高法律解释技术;强化交叉学科人才建设,提高对人工智能司法决策模型的引领;发挥法官的自律与能动性,实现司法智能决策的人机协同。未来,不仅需要把握司法价值与技术理性的平衡,还需考虑人工智能对司法的差异化介入,推动人工智能司法战略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