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2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0篇
中国共产党   9篇
中国政治   17篇
政治理论   9篇
综合类   1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论托多罗夫的《侦探小说类型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璐 《法国研究》2011,(1):10-15
托多罗夫的《侦探小说类型学》对侦探小说的类型规则和审美标准进行了认定,并将侦探小说划分为三种类型:解谜小说、黑色小说和悬疑小说;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侦探小说的二重叙事结构、叙事要素和侦探小说的规则问题。这不仅对侦探小说理论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也为叙事结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2.
63.
叶文宪 《学习论坛》2005,21(12):67-70
中国历史上先后有过406个皇帝,他们可以按纵横两个方面划分为贵族型、贵族化、平民型、酋豪型、守业型、才子型、武夫型、暴虐型、昏庸型、平庸型、过客型、傀儡型、白痴型等13种不同类型的皇帝。皇帝是专制体制的总代表,研究皇帝是为了不要皇帝,为了永远不要专制制度。  相似文献   
64.
话题研究肇源于19世纪的西方,有功能主义、结构主义两大流派,其中结构主义的话题研究对汉语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汉语话题研究历经60多年的发展,逐渐走向繁盛,但内部发展不平衡。话题在汉语中具有语言类型学的意义,地位举足轻重,但汉语话题研究不均衡,普通话话题研究较充分,成果丰硕,古汉语及方言话题研究相对滞后。  相似文献   
65.
高奇琦 《探索》2011,(6):53-58
西方政党类型学研究的传统路径是组织学和功能主义。组织学路径沿袭了启蒙以来的理性主义传统,而功能主义路径的实质则是结构主义。西方政党类型学的新发展主要在历史主义和整合主义的路径上展开。历史主义分类发展出一个清晰和简洁的分阶段政党演进过程,但这一模式由于其欧洲中心论倾向和线性逻辑特征而受到批评。整合主义路径力图克服欧洲中心论的缺陷,但却陷入了过于描述现实而远离理论抽象的困境。整体而言,组织学和功能主义路径偏重普遍性和概括性解释,而历史主义和整合主义则更多强调个体性和特殊性。西方政党类型学研究对提高中国共产党党建科学化水平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6.
类型学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学研究方法,是研究复杂社会问题的一种新型分析工具。犯罪类型学研究必须坚持类型学研究的基本范式,其基本步骤有三项,即确立分类标准,建立"理想类型";以"理想类型"为参照,将具体犯罪现象予以归类;在诸类型间进行比较,考察类型间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再运用犯罪类型化三层次理论,构建出我国犯罪现象类型学研究的基本模型。  相似文献   
67.
为了对侦查概念作深入的把握,有必要进行类型学的研究。从侦查制度的性质看,分为权力抑制型侦查和权力主导型侦查;从侦查制度的价值取向看,分为人权保障型侦查和犯罪控制型侦查;从侦查程序的启动看,分为随机型侦查和程序型侦查;从侦查程序的运行看,分为职权式侦查和对抗式侦查;从侦查行为的方式看,分为强制性侦查和任意性侦查。  相似文献   
68.
常成  徐冉 《中国青年研究》2023,(4):104-110+103
在社会“内卷”语境下,青年学生群体的“反向考研”在与“躺平”的网络共振中发展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现象。基于半结构化访谈素材和参与式观察证据,本文构建了“理性选择-客观约束”的分析框架,由两个维度的解释变量交叠形成四种“反向考研”类型:自发型、回应型、战略型和内耗型。研究发现,“反向考研”现象的生成根源在于稀缺资源的超载竞争与集成改革的内生驱动、用人单位的隐形门槛与“双非”院校的内涵发展、身份迷信的悄然退潮与个体意义的高调回归。客观认识“反向考研”现象,需要进一步推动“青年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按照分类施策的原则从完善政策措施上予以回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