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7篇
  免费   32篇
各国政治   31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60篇
外交国际关系   46篇
法律   147篇
中国共产党   139篇
中国政治   222篇
政治理论   94篇
综合类   16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61.
保安处分是指为了保护社会安全,对具有犯罪或类似犯罪的反社会行为危险性的人或物所采取的刑罚之外的保安性强制措施。人身危险性和社会防卫论的刑法思想的提出,使以改善犯罪人,预防犯罪,从而保全社会为价值取向的保安处分理论更趋于系统化、具体化。作为刑法过渡桥梁的保安处分制度,代表着未来社会预防犯罪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2.
本文探讨的是以"法兰克福学派"和葛兰西思想为学术渊源的"威尔士学派"的"批判安全研究".该学派通过对传统安全研究本体论上的"国家主义"、认识论上的客观主义和方法论上的实证主义的"理论批判",进行了包括"深化安全"、"拓宽安全"、"延伸安全"、"人的解放"和建设超越民族国家的"综合安全共同体"的"理论建设".其理论意义在于弥补了原有"批判理论"注重解释性理论批判而轻视实践的研究规划的不足;拓宽了安全研究的新视野和区域安全合作的新途径.其现实意义在于注重对发展中国家安全形势的研究和知识分子的作用,增加了安全理论与实践的更紧密的相关性等.  相似文献   
63.
"瑞典学派"是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重要流派之一.其基本理论包括经济周期理论,结构性通货膨胀和失业理论,国际分工与贸易理论,自由社会民主主义理论.与其基本理论相适应的经济政策则有信贷货币政策、指数化政策、人力政策、福利政策等."瑞典学派"的上述理论与政策,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较为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4.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发表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指导意义。他指出:"推动全党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更好认识国情,更好认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势,更好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更加能动地推进各项工作。"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指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价值目标,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65.
文化研究思潮自20世纪末,21世纪初传入中国,迄今已近20年、在这20年时间里,学界对于这股思潮的翻泽、介绍和研究层出不穷,相关论文和著作也屡见发表出版.然而,对文化研究在理论层面更深入,更系统,更详细地探讨却是近年才开始兴起的.杨东篱博士的《伯明翰学派的文化观念与通俗文化理论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一书通过对文化研究重要源头伯明翰学派文化理论的梳理,探讨与反思了文化研究在学理层面的核心问题,细致地描绘了伯明翰学派的理论图景,厘清了其复杂的文化观念,揭示了伯明翰学派文化观念与通俗文化理论深刻的内在关联,并对伯明翰学派的文化研究给出了立体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66.
20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现代的科技革命不仅提高和改善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而且已日益渗透到政治生活中,影响着民主政治的建设和领导者的决策。西方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重要代表人物哈贝马斯专门就此现象,提出了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技术统治论”问题。 一、“技术统治论”的提出和内容 最早提出这个思想的是法兰克福学派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马尔库塞。早在1956年,马尔库塞就以“技术理性的政治  相似文献   
67.
恶法非法论     
恶法非法论是自然法学派的一项著名的理论。自古希腊至近当代,自然法学家始终坚定地认为,法有自然法与实在法之分。实在法如果违背自然法的要求,就是恶法,而恶法不是法律。恶法非法论从法哲学的高度论证了人民拥有反抗暴政的权力,是一种激进的、革命的理论。公民反抗恶法的基本方式是公民不服从,它是一种公开的、非暴力的群体性抗法行为,其目的是为了改变或废除所反对的法律。任何一个正义的社会,都应该承认公民不服从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68.
林民旺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3,(5):125-137,159,160
近年来,中国学术界对构建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学派"的大讨论缺乏科学哲学的指引,陷入观点之争,形不成共识。诸多观点差异的根本分歧在于国际关系究竟是一门科学还是艺术。自然主义者坚持社会世界的科学研究和社会理论的普遍性。反自然主义者则坚持社会世界的人文研究和社会理论的特殊性。在创建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学派"的争论中,自然主义者反对国际关系理论特殊性(如"中国学派")的提法,反自然主义者则反对国际关系理论的普适性。作者认为寻求一种既具有普遍性同时也包含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理论是可能的。原因在于,理论产生包含理论建构和理论证明两个过程,理论证明遵循普遍性逻辑,理论建构遵循特殊性逻辑。理论普遍性体现在它遵循共同的证明逻辑,特殊性则体现在理论假说的创造上。由于理论假说提出是创造性过程,使得中国要素的渗入成为可能。中国人对问题的思考,必然带上中国文化与思维方式的烙印,由此提出理论假说,经由验证而成为理论学说,最终将刻上"中国"印记。基于此,创建一种具有普遍性的中国国际关系理论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69.
潘志新 《前沿》2012,(3):71-74
很长时间以来,人们一直把阿尔都塞看做是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这是对阿尔都塞的严重误解。从他的求职资格论文《论黑格尔思想中的内容概念》起,阿尔都塞就明确宣布他的哲学是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为指导的,这在后来的《保卫马克思》《读(资本论〉》等文章中都可以明显地体现出来。抓住精神分析的指导才是理解阿尔都塞哲学思想的钥匙。  相似文献   
70.
建设国际关系学的“中国学派”不仅可能而且必要。中国崛起已经并将继续对21世纪的世界政治和经济产生重大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中国式国际关系理论的产生。中国的思想、哲学、文化为“中国学派”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知识资源。中国学界对“中国学派”国际关系学理论的探索,表明了中国学人的自信心和“成为知识的生产者”的志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