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1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8篇
世界政治   22篇
外交国际关系   28篇
法律   50篇
中国共产党   2215篇
中国政治   517篇
政治理论   97篇
综合类   8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236篇
  2013年   242篇
  2012年   287篇
  2011年   361篇
  2010年   242篇
  2009年   240篇
  2008年   268篇
  2007年   181篇
  2006年   406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35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为冲破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周剿”,掩护中央主力红军战略转移,1934年7月,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以红七军团(军团长寻淮洲,政委乐少华、参谋长粟裕、政治部主任刘英,随军中央代表曾洪易)组成了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以下简称先遣队)6000余人,向阂、浙、赣、皖诸省国民党后方挺进。为配合这次行动,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又命红九军团(军团长罗炳辉、政委蔡树藩、参谋长郭天民、政治部主任黄火青)4000余人,在先遣队后交错前进,护送先遣队渡过闽江执行北上抗日先遣任务,即“东线行动”。  相似文献   
42.
长征中,红军转战11省(区),经过了苗、瑶、侗、壮、土家、布依、纳西、彝、羌、藏、回等13个少数民族杂居和聚居地区。民族问题成为当时中国共产党和红军面临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为此,我们党制定了一系列民族政策,做了大量的工作,赢得了少数民族群众的支持,胜利实现了战略大转移。回顾红军长征时期党的民族政策,对做好当前的民族工作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3.
《共产党人》2006,(9):53-54
“五四”运动之后,回回民族终于找到了一条民族解放的正确道路,本民族的优秀知识分子群体逐渐形成,许多爱国志士积极努力促使民族觉醒,踊跃投入反帝反封建斗争行列。而那些优秀的回族儿女,则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由爱国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战士,成为中华民族最先进的代表。马  相似文献   
44.
《天津支部生活》2006,(6):11-11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红军长征的胜利,创造了举世震惊的奇迹。“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为纪念这一伟大壮举.在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征程中弘扬长征精神,中共天津市委老干部局、中共天津市委支部生活社决定联合举办“辉煌征程——寻访在津老红军”活动。活动期间,市委老干部局的同志和本刊记者将走访我市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听他们讲述动人的故事。本刊从第七期开始陆续刊登,欢迎广大读者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45.
心中的丰碑     
初次见到老红军张继成,我感到很惊讶,不敢相信眼前的老人已有91岁高龄。老人身材略显瘦高,面色红润,走路虽有些迟缓,但步履稳健,谈吐清晰,思维敏捷。听说我是来采访的,老人马上表态:“你想问什么就尽管问,我是知无不言。”我们的话题自然就谈到了红军,谈到了长征。  相似文献   
46.
47.
南粤短波     
《广东民政》2010,(9):51-53
厅领导走访慰问抗日老战士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到来之际,省民政厅厅长刘洪,厅党组成员、副巡视员高党生等厅领导走访慰问了厅机关抗日老战士。代表厅党组向他致以崇高的敬意和亲切的慰问。  相似文献   
48.
在斯诺的著作<西行漫记>的封面上,有一张红军小号手的照片.这是人们非常熟悉的红军形象.可照片中的红军战士到底是谁?是在什么时间、地点,又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是谁留下这宝贵的历史瞬间?这些都鲜为人知.我们在举办"红军长征、西征在宁夏革命文物"陈列时,陈列了这照张片,可照片的说明,只能用"抗战之声"或"西征红军在宁夏"这样很简单的文字.当参观者问起这张照片的详情时,我们却不能回答清楚.这就促使我们要下决心调查清楚这张照片的详细情况和当时所发生的历史事件.通过对红军西征和在宁夏的革命活动进行深入调查,我们弄清了这张照片产生的时间、地点和时代背景.  相似文献   
49.
李家忠 《党史纵横》2005,(10):24-25
抗日战争期间,在八路军的队伍中有一位国际主义战士,他就是后来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唯一外籍将军的洪水。“洪水”名字的由来洪水是越南人,原名武元伯,1908年10月1日生于河内。1924年,热血青年洪水来到正处于中国大革命高潮的广州,参加胡志明创办的政治训练班和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1926年与林彪、刘志丹等人一起成为黄埔军校第四期学员。当时反动派攻击共产党是“洪水猛兽”,武元伯索性改名“洪水”,以表示同反动派针锋相对斗争到底的决心。大革命失败后,洪水再次来到中国,经聂荣臻介绍被派到由澎湃和古大存领导的东江游击队工作,先后担任…  相似文献   
50.
井人 《湘潮》2005,(7):31-35
被人称为“悲剧战将”的陈光,红军长征结束后接替林彪出任红一军团军团长,抗战初期又接任林彪为八路军一一五师代师长,而且一代就是5年。由于错综复杂的历史原因,陈光过早地从历史舞台上坠落下来,被湮没在时光的流逝当中。历史终究是不可随意抹去的。陈光于中国革命立下了不容否定的功绩,在抗日战争中,他是一位英勇善战、功勋卓著的骁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