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13篇
中国共产党   11篇
中国政治   25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7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正很多年过去了,解放碑没有变,它只是越来越矮,不矮的是人的梦想和春草般疯长的欲望。周边的建筑在横冲直撞地集体拔高,越来越高……像繁花般把解放碑包围着。而解放碑就像花蕊,像花蕊中最有历史感的那枚叶片,仔细听,也许会有往事的足音跫然远来。在某些漫长的下午,钢铁和水泥的线条在阳光中落下来一些阴影,慢慢地落在它身上,你会感觉,解放碑其实是一张时光流逝中的  相似文献   
62.
“2010年投资超千万元在建项目39个,总投资81.6亿元,其中续建项目15个,新开工项目24个,这样计划我们看得清、看得懂,能够一目了然地知道今年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是什么、重点在哪里”,定州市六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与会代表说。近年来,定州市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落实《监督法》,积极推进计划预算审查监督改革创新,实现审查监督由“粗轮廓向细线条”的转变,  相似文献   
63.
《廉政瞭望》2014,(4):13-13
薄熙来在庭审时的表现让人印象深刻,但其开庭前的疑虑和为开庭做的准备却鲜为人知。日前.薄熙来案一审、二审的辩护律师之一王兆峰接受了采访,透露出一些生动细节。  相似文献   
64.
笔迹是书写运动的轨迹,在观察静态特征的同时运用其动态特征,无疑可以提高笔迹鉴定的水平。但如何获取字迹的书写压力、书写速度和加速度等动态特征,目前还是个难题。笔迹心理学中笔迹线条主动触觉的分析是将笔迹书写时的压力与速度贯穿于字迹观察分析的始终,将其运用于笔迹鉴定,可在传统的笔迹鉴定二维平面字迹特征的视觉观察分析模式基础上,将视觉观察与触觉体验相结合,形成字迹形态二维平面特征与书写时笔向下的力度,和沿笔画书写的速度相结合的四维特征观察分析模式。  相似文献   
65.
书法的魅力     
<正>翻阅历史,华夏五千年灿烂文化源远流长,传承至今,中华文明是承载世界四大古文明的唯一传世活化石,是一顶熠熠生辉的皇冠,而书法艺术则是皇冠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书法是中华文化独有的抽象线条艺术,黑白间挥  相似文献   
66.
宋红斌 《侨园》2011,(4):30
表现人物是绘画的永恒主题,而表现领袖人物又是这个主题中的重大选题。虔诚的曹永平,在这条既宽阔又艰难的路上勤奋地行走。之所以说这是一条既宽阔又艰难的路,是因为作为绘画表现人物毛泽东特殊的价值。由于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史上无与伦比的地位,由于众所周知的文革"红海洋"的特殊年代,毛泽东的肖像画被十多亿人民大众所熟知。作为画家,倘若沿袭老画法,无疑会滑入照搬与复制的窠臼,造成大众审美的熟视无睹。那么,想开创一种新画法,一改众多民众对毛泽东肖像绘画固有的视觉习惯、凝固的审美思维谈何容易?可是,我们把目光移到曹永平2010年9月的一次个展上,就会惊喜地发现,他的这种新绘画在北京"798艺术区"《艺术》杂志画廊一亮相,立刻给这个题材领域吹进一股清新之风。7天展览吸引千余名中外观众,人们以惊奇的目光观赏这种别开生面、独具一格的领袖题材新绘画,到场的艺术评论家、画家们给予较高的评价和充分的认可,艺术界资深专家欣喜之余对曹永平寄予厚望。应当说,他的这种绘画已经取得阶段性成功。从艺术理论角度讲,他正在形成自己的风格简约、明快、大方、庄重,又不失热烈。而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则是最大的亮色。品读他的毛泽东肖像油画,虽然别开生面,但还是在明显地汲取中国传统绘画元素,最主要的就是线条的使用。他的线条是重新建构人物的基本手段,简洁、准确、恰当,  相似文献   
67.
本文主要研究了剪切工具线条痕迹的形成规律、形态特征,分析了造痕工具的结构特点.找出了进行工具种类、规格的推断方法。  相似文献   
68.
69.
汪良 《北京观察》2013,(8):60-63
通观汪良先生的书法作品,可以用"动静变化,带燥方润"来形容。他在艺术上不随俗,以书为画,用枯笔焦墨流动的线条增加书法的厚度和力量感的同时,又放大飞白笔法的功效,从而达到了"带燥方润,将浓逐枯"的艺术效果。汪良先生书法艺术的生命意味是从传统文化的源头和历代书道大家那里悟到的,他在研习书法时,将古人书法中"气""韵""神""骨""筋""肉""血"巧妙地注入了现代人的审美情结,  相似文献   
70.
底色     
在绘画语言中。底色是一幅画的精神,是画的基调,光影、线条是色相。底色自始至终影响着画者的情绪,色与相或许是主题。或许是点缀,它总是写在底色上的叙述。看画如此,看人亦然。有些人骨子里自卑,有些人天生自恋,有些人敏感。有些人宽厚。这些潜意识多是童年的延伸,是性格的底色。都说天赋是与生俱来的,这倒不假,但"天生"不仅仅意味着血液里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