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4篇
各国政治   10篇
工人农民   44篇
世界政治   45篇
外交国际关系   12篇
法律   216篇
中国共产党   606篇
中国政治   654篇
政治理论   261篇
综合类   30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176篇
  2013年   158篇
  2012年   195篇
  2011年   218篇
  2010年   169篇
  2009年   243篇
  2008年   288篇
  2007年   176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龚传洲 《党政论坛》2013,(19):43-45
追求幸福是人生的永恒主题,也是一切人类活动的终极目的。20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是人类存在的唯一目标和目的。近200年前,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也曾说“人的任何一种追求也是对于幸福的追求”。  相似文献   
132.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做好官兵的心理疏导工作,解决官兵的心理问题,是保持官兵身心健康、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提高部队战斗力的一项重要措施。对此,作为空军航空兵某师的心理医生,温咏梅既感到压力,又觉得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33.
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体现了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的宗旨。人文关怀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就是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和人类自觉意识提高的反映。  相似文献   
134.
《学理论》2017,(1)
神话的浪漫性和玄奥性是人类在理性探索过程中的一种发展表现,古希腊神话思考方式是古希腊人在长期的社会实践生产劳动和组织社会过程中沉淀下来的文化。希腊神话用隐喻手法记录了人类历史,也展示了古希腊人民在发展初期表现出来的理性思维,超越了通感思维,超越了归纳法范畴,展示了对人的关怀,对今天的我们仍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35.
正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村子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支书……这些耳熟能详的乡村俗语,是老百姓对村党组织带头人的热切期盼。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曾多次强调,要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广大基层干部,认识到基层干部和基层工作的极端重要性,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把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好、培养好、使用好。在习近平的倡导下,几届浙江省委深入推进农村"先锋工程",全面落实村级组织活动场  相似文献   
136.
马克思关于人的解放思想是贯穿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一个重要的价值取向和目标。《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一文是马克思结合德国革命问题对人类解放问题的深入探讨,其核心主题就是"人的解放",体现了"人是人的最高本质"这一命题。《导言》中,马克思以人的解放作为落脚点,通过论证其实现手段,进而说明"人"解放的精神和物质条件,重点探讨了如何实现人类解放的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马克思的人的解放思想也不断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37.
人文关怀:邓小平发展理论的核心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同志的发展理论本着以人为中心的理念来思考中国的发展问题,他把对社会 主义本质的理解同人民的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不仅以人民的利益为价值标准,而且把全 社会成员的共同富裕设定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38.
努力构筑和谐社会的文化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邹广文 《理论学刊》2007,2(3):58-61
当代中国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作为重大的实践主题,需要我们理论的自觉,为此,我们约请清华大学哲学系的5位学者集中围绕“和谐社会与文化”这一议题撰写了一组笔谈。这组笔谈的主要观点有:(1)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价值旨归,而培育和谐文化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科学发展观应该立足时代彰显其丰富的人文内涵,现代化亦需要有自觉的人文精神的支撑;论文在对中国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诸多文化失范现象的考察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如何构筑和谐社会的文化基础做了阐发。(2)和谐社会的构建是马克思哲学的内在意蕴,但马克思和谐思想并非停留在“应然”层面的价值诉求,而是以理性尺度与价值尺度之间内在的逻辑张力展开对现实生活过程的剖析,这一独特智慧通过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和谐、历史决定性与人的能动性的统一、人与环境的相互改造等思想体现出来。观照其逻辑张力并拓展其价值尺度和理性尺度,对当下构建和谐社会有着积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3)中国现代性建设需要从正反两方面吸取西方现代性建设的经验。现代性是现代社会生活或组织模式,西方的现代性精神推动了西方社会的现代化过程,也给社会带来了负面影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助于扼制工具理性在我国社会中泛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避免虚无主义的盛行,保证中国现代性建设顺利进行。(4)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次伟大的历史实践。任何实践活动都包含着否定性的维度,即外部世界与人的双重否定的关系。这一原理决定了任何通过实践求得进步发展的活动都必然会付出相应的代价。在和谐社会的建构过程中对实践的否定性加以扬弃,将损失和代价减到最少,也应是和谐社会实践拓展的一个应有之义。为此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生态的关系和人与文化生态的关系。(5)社会是由作为个体的人组成,个体的人的完善作为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无疑构成了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前提。从人的二重性现实出发,个体完善必须关注人的物质利益与精神需求,努力营造个体与整体之间关系的和谐,并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落到实处。我们期待上述观点能引起学术界关注并积极参与这一话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9.
李成旺 《理论学刊》2007,23(3):61-64
当代中国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作为重大的实践主题,需要我们理论的自觉,为此,我们约请清华大学哲学系的5位学者集中围绕“和谐社会与文化”这一议题撰写了一组笔谈。这组笔谈的主要观点有:(1)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价值旨归,而培育和谐文化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科学发展观应该立足时代彰显其丰富的人文内涵,现代化亦需要有自觉的人文精神的支撑;论文在对中国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诸多文化失范现象的考察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如何构筑和谐社会的文化基础做了阐发。(2)和谐社会的构建是马克思哲学的内在意蕴,但马克思和谐思想并非停留在“应然”层面的价值诉求,而是以理性尺度与价值尺度之间内在的逻辑张力展开对现实生活过程的剖析,这一独特智慧通过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和谐、历史决定性与人的能动性的统一、人与环境的相互改造等思想体现出来。观照其逻辑张力并拓展其价值尺度和理性尺度,对当下构建和谐社会有着积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3)中国现代性建设需要从正反两方面吸取西方现代性建设的经验。现代性是现代社会生活或组织模式,西方的现代性精神推动了西方社会的现代化过程,也给社会带来了负面影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助于扼制工具理性在我国社会中泛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避免虚无主义的盛行,保证中国现代性建设顺利进行。(4)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次伟大的历史实践。任何实践活动都包含着否定性的维度,即外部世界与人的双重否定的关系。这一原理决定了任何通过实践求得进步发展的活动都必然会付出相应的代价。在和谐社会的建构过程中对实践的否定性加以扬弃,将损失和代价减到最少,也应是和谐社会实践拓展的一个应有之义。为此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生态的关系和人与文化生态的关系。(5)社会是由作为个体的人组成,个体的人的完善作为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无疑构成了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前提。从人的二重性现实出发,个体完善必须关注人的物质利益与精神需求,努力营造个体与整体之间关系的和谐,并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落到实处。我们期待上述观点能引起学术界关注并积极参与这一话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140.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关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建平 《探索》2007,42(2):114-118
大学生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首先是人,在当代思想状况比较复杂的情况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从人的生物性、社会性以及实践主体性出发,尊重关爱学生,给大学生注入真切的关怀。这不仅是大学生个人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