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各国政治   5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3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0篇
法律   62篇
中国共产党   364篇
中国政治   334篇
政治理论   124篇
综合类   1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192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01.
时政 要览     
《求知》2008,(6):1-1
5月6日至10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日本进行国事访问。5月8日,纪念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3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5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全面部署当前抗震救灾工作。5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5月23日,市委召开常委会议,听取我市支援抗震救灾工作汇报,部署下一步工作。  相似文献   
802.
尼采通过酒神精神探索传统自在之物的真理,又将自在之物的真理称为谎言,最后通过天才来创造新自在之物的真理,本文通过重新构造尼采早期真理观的内在逻辑而展现了尼采形而上学的实情。  相似文献   
803.
中共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历史问题。“文化大革命”使得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终结,期待着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诞生。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使得中国政治力量发生分化和重组,酝酿着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诞生。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诞生。中共十二大及随后召开的十二届一中全会,使得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得到巩固和加强。  相似文献   
804.
805.
我们党的历史,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回顾百年来我们党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的伟大历程,深刻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启示,为我们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感悟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进一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806.
贪官的忏悔不管是真诚的还是虚伪的,我们千万不要一笑了之,而是要把贪官在“新八股文”忏悔书里“阐述”的制约贪官监督机制健全完善和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807.
蔡东伟 《前沿》2008,(8):46-49
本文认为真理是一种在实践中确立的“信息度”,是“社会信息体”的“真”的“多级间接存在”。“社会信息体”的历史的社会性物质性客观存在,和真理性信息是主体信息与客体信息的相互适应、复合的“符合”,证明了在信息活动意义上的真理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808.
董德刚 《理论参考》2009,(11):12-15
马克思主义是普遍真理,普遍真理中包含普适价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厉,就是把当代世界普遍真理和普适价值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目化,就应当立足于中国现阶段的实际。自觉探索和努力践行当代世界的普遍其理特别是普适价值。  相似文献   
809.
王尧 《台声》2005,(10):24-24
陈水扁日前在“过境”美国时表示,“愿意邀请对岸领导人不限时间地点、不设前提条件,双方握手和解,理性对话,共同开启两岸机会之窗”。对这一番听上去很“美”的陈词滥调,民进党当局自诩为释放“善意”,岛内泛蓝政党却直言“这不过是空话、虚弹而已”。有媒体指出:陈水扁所高喊的“不设前提”就是预设前提。他预设的前提,当然是分裂与“台独”的前提。在当前两岸对话与谈判问题上,祖国大陆明确表示“在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什么问题都可以谈”,这是两岸对话与谈判的基础,也是解决台湾问题不可动摇的基础。“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  相似文献   
810.
法理和情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忠 《法律科学》2007,25(2):11-19
情感并非只能是任性的和不公正的,并非不能作为法律价值的终极来源.从中国儒家的传统哲学思想出发,一种"中和"的情感是可能通过修身渠道获得的,它可以称为情理.以修身作为治国根本,实质上是奠定社会形而上的价值基础的根本.情理可从修身中被发现,并进入日常生活的正义认知中.在法律推理中,情理可以弥补现代法律的价值亏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