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13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30篇
各国政治   35篇
工人农民   21篇
世界政治   108篇
外交国际关系   45篇
法律   1018篇
中国共产党   886篇
中国政治   1465篇
政治理论   660篇
综合类   955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147篇
  2014年   324篇
  2013年   354篇
  2012年   443篇
  2011年   425篇
  2010年   414篇
  2009年   487篇
  2008年   505篇
  2007年   395篇
  2006年   321篇
  2005年   273篇
  2004年   183篇
  2003年   167篇
  2002年   125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是马克思主义建党思想的基本原则,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发展党内民主的根本所在。要尊重和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就必须正确理解党员主体地位的科学内涵,深刻认识尊重党员主体地位的时代价值,科学合理的选择保障党员主体地位的方法路径。  相似文献   
92.
生命与生活     
在我的文字里,经常会区分两个语义:生命与生活。那么,什么是生命,什么又是生活呢?生命是我们所由自来;生活是我们的发展延续。生命是立身之本;生活是存身之道。生命只能体验,是一帧帧定格的离散画面;生活可以经营,一分一秒汇成连绵的长河。生命渴求灵性;生活遵循理性。生命因执着而舍弃,在舍弃中固守一份执着;生活因珍惜而拥有,并在  相似文献   
93.
《学理论》2017,(3)
情感主义和理性主义分别在回答道德行为的规范和驱动理由方面虽然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由于忽略了道德主体的因素,它们都没有办法把道德的规范理由和驱动理由真正统一起来。德性伦理学提出道德是以人这样的道德主体为中心,认为情感和理性都不是道德的本质和基础,行动者的品格才是道德基础的承担者。而德性伦理学的这种做法使得其理论具有更强的张力,提供了一种更具说服力的道德哲学版本。  相似文献   
94.
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但一个中国框架的巩固和深化与越来越多的在国际场合两岸共同在场的现实之间存在一定的理论性抵牾,因此,需要对中国涉外领域中台湾地区的存在提出新的解释.基于现实需要和理论科学性,本文结合国际关系学研究工具和台湾研究学术规范,提出台湾地区在中国涉外事务中的适用概念是:地区性单一理性行为体,并根据该概念的逻辑层次系统分析概念的内涵.该概念的提出,尝试从理论上解释当前台湾地区在一个中国框架内的国际活动.  相似文献   
95.
<正>人民法院既是宪法规定的审判机关,也是党和国家的群众工作部门;人民法官既是司法工作者,也是群众工作者;人民司法既要在个案中宣示法律和正义,又要在审判中修复、拉近、密切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在司法领域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就是要在司法目的上体现群众立场,以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本;在司法方法上体现群众感情,以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  相似文献   
96.
建国初期,在国家均衡发展战略下,中央政府鼓励各地自力更生、自给自足,自成体系的地方经济社会系统随之产生,加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保证了中央政府在全国范围内调配资源的能力,从而为地方政府向上级政府的纵向求援、补给不足提供了制度保证,而地方资源之间的交流受到上级政府的调控与约束。改革开放后,伴随着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中央政府逐渐向地方政府"放权让利",采取非均衡发展战略,相伴而生的是社会主体及地方政府独立地位逐渐凸显,地方间的资源交流与互补主要借助于市场,中央政府自上而下的行政调配方式逐渐式微。在非均衡战略鼓励下,地方政府"经济人"角色日益显性化,各地竞相发展地方经济,相互间的资源及市场争夺日趋激烈,出于理性选择的自我保护行为也愈演愈烈,以市场分割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地区割裂将各自为政的体制性障碍再次凸显出来。与此同时,通过合作来提升自身竞争力也一直是地方政府的策略性选择。  相似文献   
97.
公共伦理视角下的中国公务员行政人格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务员是公共管理的主体、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者,塑造与服务型政府相适应的行政人格,不仅是政府改革的价值诉求,而且是提高政府公共治理能力的现实选择。本文立足于我国服务型政府构建的背景,从公共伦理的视角出发,探讨公务员行政人格的内涵,梳理不同社会治理模式下行政人格的主要特征及我国公务员行政人格的现状与成因,进而提出和阐述了公务员行政人格塑造的途径。  相似文献   
98.
彭立威 《传承》2012,(5):63-63
生态人格体现了对"求真"的理性追求,即生态人格要求人们必须拥有丰富的关于自然生态系统的知识,具有自觉维护生态系统平衡与稳定的生态智慧,并以此来正确地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
孙雅妮  杨景年 《学理论》2012,(17):53-54
疯癫与文明所包含的非理性与理性之间的复杂关系是福柯在其著作《疯癫与文明》中探究的主要课题并逐渐被现当代西方人作为审视西方文化的特有认知模式而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结合《疯癫与文明》所开启的理欲文化认知模式,同时以人的存在自由和疯癫与理性的存在自由为纵向标尺梳理和分析西方自中世纪以来以理性和非理性为核心的文化历史进程,有助于将二者从历史表现、动态交互关系、人文价值等方面进行深刻批判.  相似文献   
100.
刘学坤 《求实》2012,(8):86-89
科技下乡正充当着农村的现代性叙事的新剧情,科技渴望与科技下乡在历史的节点上构成了因果关系。科技不仅是一项农村经济再造运动,而且是教育改变农村社会的历史性实践,科学技术改写着农民对于生活理想的期待和他们关于生存时空的未来憧憬。农村的现代性想象、意识形态建设的转向、教育的城市立场和农民文化的乡土性是科技下乡的重要实践语境。实现农民现代化和农村社会的技术化塑造,塑造农民的新世界观,培育农民理性以及实现农村积极的社会动员是科技下乡的最重要的教育功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