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9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1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444篇
中国共产党   92篇
中国政治   311篇
政治理论   26篇
综合类   41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江舟  郭艳华  宁丽 《检察风云》2010,(23):38-40
一位法学家曾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犯罪的形式已由刑事案件转向经济案件,或者以经济为目的刑事案件。" 这是一起由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移交海南省公安厅侦查的海口市新创基实业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长林川合同诈骗1.05亿元的案件。  相似文献   
102.
当前查办渎职侵权犯罪的新情况、新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夫刚 《法制与社会》2010,(36):169-170
当前,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反渎职侵权领域也涌现出许多新的情况和特点,包括渎职侵权犯罪与经济犯罪相互交织,渎职侵权犯罪亟需拓宽新领域等,这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不少新课题和挑战。本文试从深挖渎职侵权犯罪背后的经济犯罪、拓宽渎职侵权检察新领域等方面出发,寻求应对这些新情况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3.
由于新刑法的一些法条过于原则,可操作性不强,加上司法部门对法条和犯罪构成理解上的差异,导致在打击经济犯罪工作中经常出现罪与非罪的分歧。本文结合案例对经济犯罪主体和客观方面认识上的差异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法律规定不规范引起的罪与非罪的认定产生随意性的多种情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4.
因历史传统的沿袭,印章在中国社会生活中始终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它被大量地运用到诸如合同、票据和证件等文书之中,以证明其真实性和有效性。然而,正是由于印章具有较高的普遍适用价值,一些不法分子遂开始通过伪造和变造等方式实施经济诈骗行为,旨在攫取高昂的金钱利益,致使正常的经济交往蕴藏着无限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05.
本文主要阐述中国古代职务经济犯罪的概况,以及历代对其危害性的认识,指出职务经济犯罪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普遍现象,是蠹政败国、危害国家长治久安的毒瘤。  相似文献   
106.
信息化背景下经济犯罪预警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龙  孙祥美  刘国光 《政法学刊》2009,26(1):120-123
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在新形势下,信息化是经济发展的趋势,电子商务、网上办公已成为新时代的方向。公安机关也开始了信息化的进程,广东省公安厅经侦局应时而需,成立了经侦信息化应用办公室,开始了经侦信息化的具体应用。如何进一步完善经侦信息化的内容,强化经侦信息的价值,就必须在信息化基础上建立有效的经济犯罪预警系统,并充分履行打击、服务、参谋三大职能,发挥经侦信息的作用,实现情报导侦,维护广东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107.
涉众型经济犯罪是对某一类高发型经济犯罪进行总括的法律术语。涉众型经济犯罪有案件高发,金额巨大,受害人员众多,作案方式趋向职业化,危害日趋严重,对社会稳定形成潜在威胁等特点。本文从作案手段,民众防范意识,相关职能部门监管、法律滞后以及执法打击面临诸多的制约等方面对涉众型犯罪滋生和蔓延的原因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8.
当前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伴生着日益严重的经济犯罪现象,本文从犯罪现状入手分析了当前经济犯罪所表现出的新特征,以期能为司法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09.
樊蓉  张玮 《犯罪研究》2009,(3):59-62
非法经营罪是我们打击新型经济犯罪的最有力的武器。到目前为止,国家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单就堵漏条款确立的非法经营犯罪行为多达6种形式,即:非法买卖外汇、从事非法出版物、非法经营电信、非法传销、生产、销售添加“瘦肉精”等禁止药物的饲料、哄抬物价、谋取暴利。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进一步深化,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经济犯罪的形式愈加多样和隐蔽,司法机关对非法经营罪的使用度也越来越高。针对证券领域的复杂经济行为的性质较难认定的情况,2008年1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了《关于整治非法证券活动有关问题的通知》。然而如何准确依据刑法和相关司法解释认定证券领域的非法经营行为,以及对于不断出现的诸如经营期货股指、外汇保证金等最新型业务的经济行为是否能够认定为非法经营罪,已经成为摆在司法机关面前的一道现实难题。  相似文献   
110.
刑民交叉,或者称为责任重合。现实生活中的某些案件所涉及的法律关系错综复杂,常常由刑事、民事行为相互交叉而产生的法律实践相当多见,也较复杂,尤其是以经济犯罪案件更为凸现,如实践中普遍存在的经济纠纷和经济犯罪。理清刑事案件与民事案件竞合时的法律关系和法律责任,十分必要,它将涉及到刑事被告人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究竟启动哪个司法程序更为恬当以及被害人合法权益如何有效保障等诸多问题。本文仅就刑事、民事交叉经济案件的实体、程序方面进行相关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