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5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13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8篇
中国政治   10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最近,某地在组织新上任的村(居)委会主任上岗培训期间,发生了少数村(居)委会主任搞结盟活动的怪事,参加结盟的46人中,有24名是共产党员,他们推选出所谓的“会长”,约定“若一人有难,其他人应鼎力相助”,平明不定期聚会,“互通信息,共商对策”,至今已聚会多次,这件事性质严重,影响恶劣,当地党组织正在进行调查处理。  相似文献   
22.
《外交评论》2015,(5):93-116
斯巴达与雅典之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是海战与陆战的双重较量。为了取得战争的最终胜利,传统大陆权势斯巴达通过与波斯结盟、擢升天才将军莱山德,克服了主要战略困难,将雅典主导的海上消耗战推进为双方对峙浴血的海上歼灭战,并取得了决定性的海战胜利。其中,与波斯结盟堪称希腊世界的外交革命,擢升莱山德堪称斯巴达的城邦政治革命。但战争的胜利没有带来由斯巴达所主导的稳固的战后国际秩序,也没有带来希腊的解放与自由。这一事实体现了伯罗奔尼撒战争的悲剧性质,也启发了古典学与政治学学者的智识好奇。本文围绕海战、城邦与自由三个核心概念展开对这段历史的梳理,依据古代文本考察战略背景、政策动因及其实施过程,依据国际政治学动力理论框架辨析斯巴达海洋战略的战略与外交含义并力图修订该框架,并进而探究进入海洋的斯巴达对希腊式的自由观念所产生的独特影响。  相似文献   
23.
本文旨在分析马来西亚近期政治生态中的若干重要变化,并对竞争环境下马来西亚政治行为体的行为规律进行探讨。本文认为,马来西亚的政治生态正处在从威权政治向多元竞争型政治的快速转变过程中,政治上的生存—发展策略主要是绩效竞争、政治结盟、话语动员。  相似文献   
24.
刘春福 《前沿》2012,(22):18-19
分析七年战争后,法国积极介入美英战争的原因,这成为美国能够成功争取外援和最终实现美法结盟的重要前提;同时,由于英美实力相差悬殊,美国为了战胜英国、赢得独立迫切需要得到法国的全面援助.美法两国虽然出自不同目的,但是在对付英国这个共同敌人上是一致的.正是基于此,双方最终才走上结盟这条道路.  相似文献   
25.
26.
二战以来,与美国结盟的日本必然会受到美国对外战略及对华政策的影响。因为日本与世界最强者为伍的结盟政策导致其总是处在同盟中的弱势地位,从而产生了对盟主国家的依附性与从属性。从中美日三边关系的角度观察,日本这种对美依附性与从属性的大小,往往取决于三个因素的相互影响:一是日  相似文献   
27.
农村治理体制通过"行政吸纳"将体制外精英纳入治理体系,这一纳入过程也是实现精英结盟的过程,而且这一过程又是以党组织为媒介来实现的,党组织的低度社会化造成农村组织化的社会权力消失,农村权力结构失衡,进而使得组织化的治理权力易于侵害农村个体,导致农民抗争。  相似文献   
28.
20世纪以来,日澳军事互动升温,逐渐呈现出在多边框架中的双边互动趋势,日益彰显军事互动的机制性,日澳关系结盟化。从同盟角度来看,日澳声称的共同威胁状况、日澳的结盟经历及其对两国的影响、日澳在文化观念上的相互认同状况是分析日澳结盟趋向原因的有益视角。日澳走向军事结盟的趋势对包括中国、美国在内的亚太及全球安全形势必将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9.
1949年6月至8月,刘少奇率领中共中央代表团秘密访问苏联。这次加深中苏两党高层领导人之间的了解,为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公开访问苏联、谈判签订中苏结盟条约作了必要的准备。实现中苏结盟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共同确定的新中国外交战略的成功范例。作为中苏结盟谈判的先行者,刘少奇率领中共中央代表团秘密访问苏联做出的历史贡献同样应当功垂史册。然而这却是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不论是胡绳主编的《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还是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著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都未提及此事。王永华同志撰写的《1949年刘少奇秘访苏联始末》一文,对这段重要历史进行了披露。  相似文献   
30.
方海平 《世纪桥》2009,(11):15-17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为我国外交战略的确立和外交方针政策的制定,进行了大量开创性工作,毛泽东的“结盟”外交战略使中国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国际政治中取得了超越自身经济实力的地位。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外交思想,在总结历史、正视现实、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的基础上,敏锐而深刻地把握了时代的主题,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外交战略,开创了中国外交的崭新局面,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新的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