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197篇 |
免费 | 23篇 |
国内免费 | 9篇 |
专业分类
各国政治 | 51篇 |
工人农民 | 42篇 |
世界政治 | 172篇 |
外交国际关系 | 134篇 |
法律 | 872篇 |
中国共产党 | 1591篇 |
中国政治 | 2422篇 |
政治理论 | 377篇 |
综合类 | 56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2篇 |
2023年 | 121篇 |
2022年 | 157篇 |
2021年 | 133篇 |
2020年 | 157篇 |
2019年 | 74篇 |
2018年 | 35篇 |
2017年 | 84篇 |
2016年 | 190篇 |
2015年 | 229篇 |
2014年 | 565篇 |
2013年 | 544篇 |
2012年 | 601篇 |
2011年 | 509篇 |
2010年 | 505篇 |
2009年 | 380篇 |
2008年 | 418篇 |
2007年 | 285篇 |
2006年 | 240篇 |
2005年 | 195篇 |
2004年 | 159篇 |
2003年 | 130篇 |
2002年 | 169篇 |
2001年 | 151篇 |
2000年 | 98篇 |
1999年 | 17篇 |
1998年 | 16篇 |
1997年 | 15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1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4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在日益全球化的进程中,作为首屈一指的人口大国和经济强劲起飞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人口压力、生存发展与资源和环境的矛盾日益尖锐。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投入到缔造绿色文明,共建美好家园的事业中来。 相似文献
92.
周辉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3,(3):92-95
198 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以下简称《商检法》) ,标志着由国家最高立法机关以立法形式确定了我国的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律制度。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WTO)以后 ,为了适应WTO相关协定尤其是《技术贸易壁垒协定》(以下简称TBT协定 ) ,我国的进出口商品检验发生了变化 ,对于出口商品检验仍可按照原有模式进行开展 ,但进口商品检验法定目标、检验内容、检验标准和认证监管方式就必须符合TBT协定的有关要求。虽然我国为履行加入WTO的承诺 ,于 2 0 0 2年修改了《商检法》 ,但在多处修改上考虑到进口商品… 相似文献
93.
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而循环经济可以为优化人类经济系统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关系提供整体性的思路。本文重点探讨了目前我国发展循环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94.
95.
原告北京汉坤东方文化策划有限公司在几年前取得了京剧脸谱和十二生肖剪纸的著作权,该公司以此制作了两本剪纸册后,在市场发现由被告京德艺轩工艺品开发中心制作的盗版产品,而且被告申请了该产品外观设计专利。原告从被告处多次购买盗版产品并予以公证后起诉至法院。法庭上被告 相似文献
96.
97.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房地产市场不断繁荣发展,人们对于住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新住宅”理念成为人们不断青睐的目标。因此,对于新住宅设计有了新的规范,绿色住宅逐渐被人们所重视。怎样建设绿色住宅,建设绿色住宅的规范,以及绿色住宅的发展前景等成为我们讨论的话题。 相似文献
98.
在全球环境技术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USPTO推出了“绿色技术”试点项目以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增强美国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深入分析USPTO“绿色技术”试点项目推出的背景及发展历程,从项目的实施成效和专利本身属性讨论项目的制度价值.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中国实施“绿色技术”专利加速审查程序的必要性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9.
数字文化商品是信息社会诞生的一种新型的财产形态。美国法对数字文化商品提供知识产权保护;俄罗斯则直接以所有权模式对它加以保护;欧盟则把数字文化商品交易作为服务对待。这三种保护模式均有失偏颇。应立足数字文化商品的自身属性,理性反思《美国统一计算机信息交易法》确立的信息权制度,以大陆法系的民法思维进行重构。信息权是一种既不同于知识产权和物权又不同于债权的崭新的财产权形态,是权利人直接支配特定的信息产品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大陆法系视野下的信息权制度的提出,不仅可以有效地为数字文化商品确权,而且可以为数字文化商品交易规则的构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0.
当注册商标为通用名称时,在商标侵权判定方面需要考虑如下几个问题:第一,被诉侵权商标是否通过指示、描述等方式对注册商标构成商标合理使用;第二,被诉侵权商标与注册商标是否使用在相同或者类似的商品类别上;第三,被诉侵权商标与注册商标是否容易使相关公众对商品来源产生误认或者认为其来源与原告注册商标的商品有特定联系,从而构成商标近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