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篇
世界政治   8篇
外交国际关系   23篇
法律   27篇
中国共产党   14篇
中国政治   13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1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物权法定主义因具有维护交易安全与便捷的优点而为大多数国家物权法所采纳,但又因僵化保守等缺陷而成为不断被修正的对象。本文指出在我国《物权法》坚持严格物权法定原则的情况下,不宜承认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以及规章等创设物权的效力,但应考虑《物权法》"定纷止争"的宗旨,应当允许司法解释具有一定的创设物权的功能。  相似文献   
52.
《社会主义论坛》2000,(12):39-40
我国政府从1986年开始实行以促进贫困人口集中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的提高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来实现减缓和消除贫困目标的战略。第一,它将贫困人口集中区域(实际上主要是常说的贫困县)作为扶贫的基本操作单位和工作对象。  相似文献   
53.
《仲裁与法律》2004,(95):3-4
由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贸仲委)和中华仲裁协会共同主办的第四届海峡两岸经贸仲裁研讨会于2004年11月29、30日在台北召开。中国国际商会/中国贸促会副会长于平率领中国内地仲裁法律代表团一行19人如期抵达台北出席了会议。台湾仲裁界、法律界和经贸界有关人士近百人与会。这是两岸仲裁机构自两岸关系在80年代末期开始缓和以来第四次联袂举办的仲裁专业交流和学术交流研讨会。  相似文献   
54.
物权法定主义是近代民法普遍采用的一项原则,物权法体系正是在物权法定主义原则下构筑的。自原则确立以来,发挥了保障物权绝对地位、维护交易安全的重要作用。但严格坚持物权法定主义,会导致物权法僵化,使之难以适应实践发展需要。要兼顾物权法定的强行性和物权法体系的开放性,就要对物权法定主义的“法”做从宽解释,宜采最高院司法解释,对实践中存在一些非法定物权予以承认,以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  相似文献   
55.
李雯静 《法治研究》2013,(11):116-123
在不作为医疗过失案件中,因果关系的认定十分困难。倘若患者罹患的是本身治愈率较低的疾病,在诊疗过程中又遭遇到医生的过失(不作为),最终导致了死亡或遗留下重大后遗症的严重后果,仅仅因为不能证明医生不作为与患者死亡或留下后遗症之间的因果关系而否定对患者的一切救济显失法律公平。日本最高裁判所针对此种情况,在平成12年判决中首次创设了"相当程度的可能性"侵害这一概念,在一定限度内对给"生存可能性"这样的法益所造成的侵害提供救济,随后又通过三个相关判例对该理论进行了拓展。关于"相当程度的可能性"究竟是一种法律所保护的利益还是因果关系证明的缓和在日本实务界与理论界尚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56.
《侵权责任法》第54条明确了医疗机构侵权一般采用过错责任的归责原则,但针对药品、医疗器械等医疗产品侵权,第59条又明确了医疗机构严格责任的归责原则。对医疗机构产品严格责任的解释源于将医疗机构视为产品销售者,类似于《产品责任法》中产品责任的认识。而事实上,医疗机构并非完全意义上的产品生产者或销售者。况且在司法实践中,即使作为销售者,其严格责任的归责原则也有所松动。所以,通过分析严格责任的理论基础、医疗产品的实际情况等内容,提出对医疗机构产品严格责任的适用,应视医疗机构性质等具体情况,予以适当缓和。  相似文献   
57.
论我国医疗损害举证责任缓和规则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侵权责任法》已规定了医疗损害责任过错责任和过错推定等归责原则,就这些医疗损害的归责而言,还须从举证责任的角度建立我国医疗损害举证责任缓和规则。该举证责任缓和是一种涉及因果关系的、一定条件下由法官分配的证明责任。它属于医疗技术过失和因果关系的证明,其间所发生的医疗损害行为属于医疗机构对患者的职责范围之内;具体适用情形是,一方面已经证明医疗行为存在过错的可能性较大,另一方面患者已经不再具有进一步举证的能力,此时将受害患者的举证责任减轻,并将举证责任转换至医疗机构。  相似文献   
58.
2004年,国际政治在经历了伊拉克战争引发的激烈动荡之后,总体形势趋于缓和。但是,大国的政策调整和相互竞争、地区“热点”局势的发展、恐怖主义等因素,仍不时激起地区乃至国际形势的紧张。国际政治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持续酝酿新的变局。一、美国继续消化伊拉克战争后果,进一步调整全球战略部署2004年,美国对外战略的重点依然是伊斯兰世界。布什政府在推进阿富汗重建的同时,继续致力于伊拉克的安全、政治、经济和社会的重建。在安全上,美国一直面临萨达姆政权的支持者、扎卡维所代表的伊斯兰极端分子、萨德尔“迈赫迪军”所代表的反美激…  相似文献   
59.
朝鲜半岛形势在不断地走向缓和 ,但并不平静 ,迭起波澜。朝、韩经济在走向好转。朝、韩都在积极发展对外关系 ,韩国金大中政府已完成了四大国首脑外交 ,朝鲜在积极改善同四大国的关系。韩、韩之间也在稳步改善政治关系 ,发展经济关系。但朝、韩之间的对峙、敌视情绪仍然存在 ,不时出现各种争执、摩擦。朝鲜形势仍处于扑朔迷离、难以把握的状态 ,值得我们密切关注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0.
2000年3月18日,民进党的陈水扁上台执政,迄今已经一年多了。一年来的两岸关系十分吊诡而复杂,基于种种原因,尤其是祖国大陆对台湾新当局并没有采取激烈的反应,而是“听其言,观其行”,两岸关系也因此而暂时获得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