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篇
世界政治   8篇
外交国际关系   23篇
法律   27篇
中国共产党   14篇
中国政治   13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1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盗窃罪与诈骗罪是两种常发且难以区分的侵犯财产犯罪,二者区分的关键在于被诈欺人是否基于错误产生处分意识进而处分财产。诈骗罪中处分意识虽有"不要说"与"必要说"之分野,但采"必要说"并对之进行缓和解释更为合适。行为人诈欺并利用被害人无处分意识处分的情形,应认定为盗窃罪的间接正犯。处分意识缓和解释后,在被害人虽受骗处分财产但可受非难的场合下,将行为人认定为诈骗罪符合罪刑相适应原则。  相似文献   
83.
物权法定主义是近代民法普遍采用的一项原则,物权法体系正是在物权法定主义原则下构筑的。自原则确立以来,发挥了保障物权绝对地位、维护交易安全的重要作用。但严格坚持物权法定主义,会导致物权法僵化,使之难以适应实践发展需要。要兼顾物权法定的强行性和物权法体系的开放性,就要对物权法定主义的"法"做从宽解释,宜采最高院司法解释,对实践中存在一些非法定物权予以承认,以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  相似文献   
84.
由于历史原因,非洲国家的法律制度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前宗主国法律的影响。但是由于独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现实原因,非洲国家在刑事政策上并没有对西方采取亦步亦趋的态度,而是一反西方现代刑事思潮的主流,更多地主张重典治世。尽管近年来非洲国家的刑事立法和司法中也不乏一些轻刑化的缓和考量,但毕竟没有成为刑事政策的主流。由于上述现实原因在短期内不可能有重大变化,所以非洲国家仍将在较长时期内奉行这种较为严厉的刑事政策。  相似文献   
85.
2001年以来,美国在应对两伊、反对恐怖主义等问题上面临的困境继续恶化。布什政府对伊朗动武的可能性实际在减少,伊朗以及该地区极端势力对美国的斗争也保持在一定限度之内。美国与伊朗关系可望维持"斗而不破"。从总体看,大中东局势在向动态相持阶段发展,战略僵持或战略缓和都可能是美国与伊朗关系的下一步选项,但发生新战争的可能性基本可以排除。  相似文献   
86.
现代各国管辖权的扩大,使得国际民事管辖权积极冲突大量存在,同时也给当事人挑选法院提供了可乘之机。而不方便法院原则是缓和管辖权积极冲突和对抗挑选法院的有效手段。本文比较了英美国家的不方便法院原则,分析了建立我国不方便法院原则的必要性,并做出了立法设计。  相似文献   
87.
随着冷战的结束,国际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国际新秩序正在形成之中。尽管俄、中、印三边到动关系相当复杂,甚至存在分歧,但在塑造国际新秩序的过程中,三国之间的共同利益却在不断增多,这在未来又有会促进俄、中、印三国战略伙伴关系的形成。对于这发展前景,美国似乎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88.
1959年12月16日至1960年2月21日,民建和全国工商联联合在北京召开全国代表大会。当时由于受中共党内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和开展“反右倾”运动的影响,工商界、知识界和民主党派中大多数人思想上很紧张,怕在会上搞批判斗争,有些人会前就准备好了自我检讨的书面材料。为了缓和民主党派成员中这种紧张情绪,帮助民建和工商联开好这次会议,时任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的李维汉到会向民建、工商联领导人陈叔通、黄炎培等建议采用“神仙会”的方式来开会。  相似文献   
89.
文章对勃列日涅夫时期"缓和战略"提出的背景、内容及在中美洲加勒比的实际运作进行了剖析,揭示了苏联在中美洲及第三世界打着"缓和"旗号极力扩张的历史事实。苏联的"缓和战略"使美国在拉美的利益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同时,双方的较量与争夺给拉美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相似文献   
90.
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初在中苏关系史上是从60年代末的全面对抗向80年代中后期的关系正常化的过渡。中苏关系上这种过渡性阶段的出现,既与中苏两国内部政治发展出现的过渡性有关,又与当时的国际局势的过渡性有关。系统地考察这一时期的中苏关系发展过程,分析其背后的原因,是研究中苏关系正常化的一个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