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12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137篇
中国共产党   66篇
中国政治   110篇
政治理论   18篇
综合类   6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青年探索》2014,(6):F0002-F0002
<正>一、五地相守,欢聚一堂由广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香港中华基督教青年会、澳门基督教青年会、台北市中华基督教青年会、新加坡京华基督教青年会主办,广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广州志愿者学院、广州市青年研究会承办的第十一届"穗港台澳新"青年辅导研讨会于2014年9月20~21日在广州举行。共青团广州市委书记、广州市青年联合会主席魏国华,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谭晓红出席了本次研讨会。广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所长邱服兵在会上指出,为了应对网络社会下青少年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  相似文献   
102.
孙郁 《唯实》2014,(10)
正从庄子的超越,孟子的担当,到司马迁的跌宕恣肆,先贤大家曾以笔墨神采、妙文佳构,伫立不朽的文章传统,或以载道、抒情,或以论理、写意,笔底斑斓,气象万千。如今,五光十色的时代激荡着写作者的情思,易写难工的散文成为最蓬勃的文体,然而抒情有余、智性不足正成为散文新的牢笼。接续散文的传统,传承从白话文运动至今对文体的自觉追求,将散文文体变革推向历史的潮头,正成为当务之急。让我们随学者孙郁一起寻访中国散文的智性之光,以利散文从抒情小品拓展为智性大品,从审美为主到兼备审美与审智,辟出别开生面的艺术格局。  相似文献   
103.
刘旭地  胡艳华 《世纪桥》2008,(3):152-152,154
档案在编史修志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档案资料具有真实性、可信性;档案资料是编史修志的重要依据,具有权威性;档案史料与地方志同样具有“存史、资治、教化”作用。  相似文献   
104.
我的书签     
读书人总有许多书签,也大都喜爱书签,书签标记着读书进程。我自幼喜爱阅读,那时家中虽无藏书,可我一直拥有强烈的读书欲,常常想些办法使自己阅览群书。首先,便是从同学、亲戚那里借阅,借来的书籍往往阅读速度很快,为了不失信,此时最需要书签来记录已经读完或需要暂缓的页码。其次,就是将学生时代每天省出的饭钱用来买书,自  相似文献   
105.
在本刊举办的“新经济与现代领导研讨会”上,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芮明杰教授的报告《新经济、新企业、新管理》吸引了与会者。会上不少人或凝神倾听,或埋头记录……会后又有不少人或来信询问,或来电要求,能否请芮教授整理成文后予以发表。怎奈芮明杰实在太忙,无法如愿,于是记者约请他再作一次访谈——  相似文献   
106.
107.
108.
本文论述了权力寻租的基本理论以及中国权力寻租的现状,认为我国权力寻租产生于我国转型时期的双轨体制背景下,主要产生原因是政府权力过大以及监督制度缺乏。权力寻租造成了经济损失、社会资源浪费等影响,同时带来腐败等社会公害。对此,文中提出了反"权力寻租活动"对策再研究,并认为政府应该分权并加大监督力度来改善权力寻租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9.
长江三角洲区域产业联动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刚  林兰 《中国发展》2009,9(1):69-75
该文分析了长三角区域产业联动的影响因子和条件评价,并提出了促进长三角区域产业联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0.
《学理论》2015,(12)
在心性问题上,颜元主张性一元论,认为人只有气质之性一种性,此性是纯善的。而恶来源于外物的引、蔽、习、染。去恶成善的手段则是去学习具体的六德、六行、六艺。从颜元论性的理论前提、对人性的定义、恶之由来及人如何进行道德实践四个方面论述颜元在《存性编》中所阐发的人性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