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87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74篇
各国政治   115篇
工人农民   207篇
世界政治   93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64篇
法律   5773篇
中国共产党   3895篇
中国政治   6409篇
政治理论   2098篇
综合类   4356篇
  2024年   95篇
  2023年   430篇
  2022年   501篇
  2021年   565篇
  2020年   574篇
  2019年   495篇
  2018年   175篇
  2017年   320篇
  2016年   524篇
  2015年   920篇
  2014年   2194篇
  2013年   2363篇
  2012年   2182篇
  2011年   2156篇
  2010年   2098篇
  2009年   1728篇
  2008年   1493篇
  2007年   1173篇
  2006年   924篇
  2005年   696篇
  2004年   591篇
  2003年   537篇
  2002年   479篇
  2001年   385篇
  2000年   255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当下我国刑法应对日益严重的网络犯罪,采取的主要手段是通过“探究社会秩序的客观精神”以谋求对“社会现实的客观评价”,在所有刑法解释方法中,刑法客观解释轻易获得了优位权。然而,法律的形式主义与概念主义传统固然有其缺陷不能否定,以扩张为导向的刑法客观解释导致“客观解释等同于扩张解释”,形成了网络时代刑法网络治理的入罪化,并造成法律公权力对技术性网络空间自由的伤害,对网络时代公民自由权利的忽视。针对网络空间层出不穷的新型违法犯罪行为,应警惕客观解释论的过度使用;结合主观解释论的法治基因优势,宜以“主观的客观解释论”重新塑造网络时代刑法的客观解释论,即在网络犯罪的解释适用中,以客观解释为基础,同时其解释不能超出“刑法条文的语言原意”之范围,以主观解释作为客观解释之限定。  相似文献   
952.
我国网络知识产权犯罪制裁体系检视与未来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志强 《中国法学》2014,(3):156-176
通过对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犯罪罪名体系适用的司法实效考察,反思我国知识产权犯罪制裁体系,可以发现,在网络和知识经济的双重时代背景下,目前我国知识产权的刑法保护存在着法益保护范围过窄和犯罪行为定性混乱或缺失的问题。因而,在宏观上实现从"适度保护"向"同等保护"的刑事政策转化;在微观上继续进行知识产权犯罪罪名扩大解释的司法努力的同时,推动知识产权犯罪的刑事立法更新,是加强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的刑法保护、建构完善的知识产权犯罪制裁体系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53.
诉讼证明的困境与金融诈骗罪之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沈丙友 《法学研究》2003,(3):132-145
刑法所规定中的“非法占有目的” ,是个在司法实践中常令公诉机关难以证明的问题。对此 ,司法解释与各种学理解释都未能提供合理的解决办法。为彻底、有效地摆脱司法实践中对该罪的证明困境 ,应对刑法的相关规定作修改 ,以使不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金融诈骗行为也能依照刑法规定予以处罚  相似文献   
954.
“网络服务提供者”之微观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服务提供者”概念过于宽泛,有必要对其类型化后,予以区分界定。基于网络著作权侵权主体的可能性,“网络服务提供者”可分为网络硬件服务提供者和网络软件服务提供者。前者包括网络接入服务提供者和网络信息存储空间提供者,后者包括网络内容提供者和网络技术服务提供者。除网络接入服务提供者之外的其他三种网络服务提供者均可为网络著作权侵权主体,因服务方式不同,其侵权行为构成要件亦有不同。  相似文献   
955.
由于现有立法的缺陷,通过网络以单向方式传播作品的作为既不属于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范畴,也无法纳入广播权的保护,成为权利真空地带。针对我国现有立法对信息网络传播行为规制的不足,有两种改进路径可供选择:一种路径是修改广播权的定义,使之能够规制直接以有线方式进行单向传播的行为;另一种路径是创设“向公众传播权”,整合现有信息网络传播权和广播权的内容,将所有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进行传播的行为均纳入其中。  相似文献   
956.
网络参政是指社会政治主体为了实现对社会公共利益和政治主体自身权利的价值追求,目标指向现实社会政治体系,并以网络为载体和途径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行为。在网络参政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网络参政犹如一把双刃剑,正负效应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  相似文献   
957.
恶意民事诉讼在司法实践中通常称为恶意诉讼、虚假诉讼,是指当事人利用诉讼为自己获取不正当利益的诉讼行为,其实质是诈骗,这已经是法理上一致的共识。但根据《关于通过伪造证据骗取法院民事裁判占有他人财物的行为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答复》意见,恶意诉讼行为不被认定为诈骗行为,而是以通过民事途径纠正这种违法行为.这一司法答复无形中放纵了恶意诉讼行为,使恶意诉讼行为有增多的现象。  相似文献   
958.
现阶段,由于网络的普及面之广而产生大量的问题,并对现实世界造成非常巨大的危害,网络引发了大量的网络不文明行为,这些行为基本上都是有悖于传统的道德、伦理和法制观念的。应该全面认识构建和谐网络社会的重要性,针对现阶段网络社会存在的不和谐问题,提出了加强政府的网络社会管理,提高电子政务发展水平、把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结合起来,共同构建和谐网络社会、大力加强网络内容建设,用先进健康的文化主动占领网络阵地等相应疏导对策,从而构建和谐的网络社会。  相似文献   
959.
面对私人复制现象,版权人有两大棘手的问题,即建立技术措施并保障其有效性的成本以及对个体侵权用户的诉讼成本。笔者在本文将先介绍这两个问题,然后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以及笔者的建议。以现在的网络用户数量来看,版权人以诉讼的方式来逐一追究每个用户的侵权责任是非常不现实的。在这样的环境下,版权人为了最大程度地打击私人复制行为,不得已必须通过私力救济的方式对其经营的产品采取技术保护措施,以使得用户无法对其文件进行任意复制,比如要求用户输入口令或者序列号,而这种口令或者序列号只能对应一份文件,或者通过技术手  相似文献   
960.
2012年春节前,南京市建邺区法院审结了一起利用征婚信息专骗单身老人的特大诈骗案件.一个巧舌如簧、风韵犹存的半老女子。诈骗8个“男友”的金额高达近200万元,个中教训,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