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37篇
工人农民   22篇
世界政治   75篇
外交国际关系   72篇
法律   172篇
中国共产党   492篇
中国政治   846篇
政治理论   156篇
综合类   22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212篇
  2013年   187篇
  2012年   223篇
  2011年   210篇
  2010年   164篇
  2009年   167篇
  2008年   189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借脑求知 领导者涉世有深浅,功底有高下.但是无论谁.无论怎样有城府,作为个体的人总有限,不可能“阅尽人间春色”。  相似文献   
12.
作为13亿人口的大国,政府换届,举世瞩目,群众必然会有许多企盼和期望,也难免有所猜测。猜测(猜测中含有企盼)的重点之一就是刚选出来的总理他将怎样施政。他有着怎样的个性和行事风格?  相似文献   
13.
张超 《党的建设》2007,(5):49-49
1898年12月8日,韩乐然出生于吉林省延吉县龙井村一个贫苦的朝鲜族农民家庭,自幼酷爱绘画。1920年,韩乐然考入刘海粟创办的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21年冬,孙中山先生在书房热情地接见了这位少数民族青年,给他很大的鼓励。  相似文献   
14.
曹剑新画作     
《今日中国论坛》2006,(11):125-125
曹剑新是中国实力派水彩画家。1956年10月出生,湖南师大美术系本科毕业,后赴母校和上海师大专职进修水彩画两年。原为衡阳师院美术系副教授,专职水彩画家。后调入深圳工作。现为深圳市美术学校副校长,深圳书画艺术学院教授,中国水彩画家学会会员、深圳市美协常务理事、罗湖区美  相似文献   
15.
1958年,张大干60岁。他的国画作品《秋海棠》参加了美国纽约举办的世界现代美术博览会。他的这幅作品获得了国际艺术学会颁发的金牌奖。他本人获得了该学会公选的“当代世界第一大画家”的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6.
位于德国西南边境的小城特里尔,是马克思的故乡。马克思的故居距离市中心不远,坐落在闹中取静的布吕肯街10号。它是一座朴实的带有巴洛克风格的三层小楼。1818年5月5日一名犹太裔婴儿在这里诞生,他就是一代伟人卡尔·马克思。在这里,马克思度过了他青少年时代的美好时光;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了现代女性散文追求真情实感、行文直白坦率的写作风格 ,通过梳理其在各个时期呈现的创作情形 ,展示了女性散文的创作演变和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8.
少阳 《工会博览》2006,(22):55-55
家中多种风格搭配起来,使其显出一种乱而不闹、乱中有静的韵味是有技巧的。专家提示您混搭时注意下面三忌,就能使你的家居营造出无限和谐的气氛。一忌主调不明。家里要有一个风格主调,多种风格调和在一起对整体和谐是一大挑战,要注意突出主调风格,其他风格为辅。  相似文献   
19.
杨万智 《创造》2002,(6):4-6
在近现代的一段时期内,红河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几乎代表了云南的发展状况。红河的区域文化丰姿多彩且特色突兀。站在任何一个选择点上,都可以挑出人、事、物、景为云南地方民族文化增添色泽。许多历史悠久特色浓郁的区域性文化事象,不仅在云南,在国内外都具有广泛影响,例如个旧冶锡技术、蒙自过桥米线、建水孔庙、元阳哈尼梯田、河口滇越铁路、石屏烟盒舞。其它众多的人文景观、历史遗迹、名人轶事更是数不胜数。从一定程度上说,观察红河的文  相似文献   
20.
孙湘明 《湖湘论坛》2002,15(3):49-50
我们的前人用自己的观物方式、认识方式和思维方式,实践着绘画上的散点透视、意念性色彩、抽象性线条,以及俯观仰察的超时空组合。他们在审美理解上崇尚“意足不求颜色似”或“意到笔不到”的观念。中国古代美学很少从美的本质进行讨论,认为任何语言或文学符号都不会与事物完全对应,要真实理解事物,只能靠领悟的最高境界。因此讲究“神会”、“意趣”、“传神”、“气韵”等。由于主要从心理方面进行阐述,所以便引出了“道可道、非常道”的对客观事物美的解释。正因如此,导致我国古代绘画追求的目的在于“象外之意”的绘画造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