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00篇
  免费   200篇
  国内免费   21篇
各国政治   46篇
工人农民   209篇
世界政治   452篇
外交国际关系   53篇
法律   8253篇
中国共产党   1356篇
中国政治   3299篇
政治理论   745篇
综合类   2608篇
  2024年   68篇
  2023年   249篇
  2022年   276篇
  2021年   338篇
  2020年   373篇
  2019年   160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161篇
  2016年   286篇
  2015年   563篇
  2014年   1259篇
  2013年   1216篇
  2012年   1379篇
  2011年   1439篇
  2010年   1308篇
  2009年   1363篇
  2008年   1389篇
  2007年   997篇
  2006年   871篇
  2005年   720篇
  2004年   588篇
  2003年   573篇
  2002年   538篇
  2001年   349篇
  2000年   287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春节,是全国人民心中最温暖的节日。每逢新春佳节,习近平总书记都要深入基层,到群众身边,拉家常、问民情、访民生,送去党中央对人民群众的深切关怀。节日期间,各级民政部门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着力完善制度政策、落实保障待遇、强化巡视探访、优化关爱服务,坚守一线、温馨守护,让各类困难群体都能过上一个温暖祥和的春节。  相似文献   
2.
3.
在我国,检察机关既可以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也可以提起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检察机关在环境公益诉讼中的角色定位也直接影响着其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继而会影响环境公益诉讼工作的进展。当前,检察机关"公益诉讼起诉人"的角色定位应当与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的目的保持一致,需要在两类环境公益诉讼中各有侧重。在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中更加突出"法律监督机关"的角色,在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侧重于诉讼"原告"。  相似文献   
4.
张成林 《奋斗》2021,(2):54-55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40多年的改革开放史不仅记录了中国企业家群体的创新创业,也见证了中国企业家精神的成长成熟。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大企业家怀仁爱之心,施仁义之举,捐款捐物捐服务,迅速复产保供应,折射出浓厚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赋予企业家精神新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环境公益诉讼中原告资格的认定和扩张进行全面检视,分析当前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存在的实践困境:社会组织行使环境公益诉权的要求过高、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缺乏环境公益诉讼资格、公民参与环境公益诉讼未得到支持等,针对性提出明确检察机关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降低社会组织行使环境公益诉权的门槛、赋予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环境公益诉讼资格、设计公民参与环境公益诉讼的程序等相应的立法完善对策,以积极发挥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预设功能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7.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在高额的利益追逐下,部分经营者违背当初经营目的,导致消费者权益受到严重的侵害。在对消费者保护的层面而言,传统的私益救济已不能满足市场法治的发展需要。相比之下,检察民事公益诉讼制度自法律授权以来,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引入,反而能够修正经营者与消费者在市场地位上的失衡,更有效的约束经营者的行为,更广泛的实现对消费者的集体救济。  相似文献   
8.
1919年3月到1920年12月,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先后有21批共计1900余名中国先进青年漂洋过海前往法国,开启了他们"工读结合"的"法漂"生活。本文围绕他们在法国工、学、吃、住等方面的内容,为读者展现勤工俭学青年群体的"法漂"生活。  相似文献   
9.
尤陈俊 《法学》2022,(5):21-36
清代的官员和士大夫们常常声称打官司的费用非常高昂乃至会令人倾家荡产,并强调这主要是由于衙门吏役向当事人肆意需索各种司法陋规所致。但从清代的许多实际案例来看,当时人们的诉讼费用固然不会低,但也并不总是那么高不可攀。大致从道光朝开始,不少地方衙门各自陆续出台了吏役规费章程,试图对吏役们在承办讼案过程中可收取的规费名目及其数额进行某种程度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上述做法的成效不能被高估,但也不能被轻视。清代那些关于“讼费高昂”的描述具有一种典型的话语性特征,所呈现的乃是一种表达性现实。它既反映出打官司的费用明显给许多涉讼的普通民众造成经济压力的客观现实性,又潜藏着官员与士大夫们的某些微妙用意,不仅被他们用于建构吏役皆是腐败之辈的整体负面形象,以维护特定的意识形态、利益格局和权力结构,而且还被用来劝阻乃至恐吓民众不可轻易兴讼,进而期望能有助于遏制当时总体上不断扩大的词讼规模。  相似文献   
10.
辛鸣 《今日浙江》2020,(8):63-6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什么好,为什么管用?因为它有其他制度不具备、做不到的独特显著优势。“好”在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制度是非中性的,不同的制度有其不同的优势群体,对社会群体利益的关注是不尽相同的。对于中国社会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制度的安排必须让中国社会最大多教的人能掌握这一制度、能使用这一制度,并会运用这一制度来保障自己的权利、行使自己的权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