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8篇
工人农民   6篇
世界政治   41篇
外交国际关系   37篇
法律   79篇
中国共产党   913篇
中国政治   498篇
政治理论   104篇
综合类   140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279篇
  2013年   163篇
  2012年   147篇
  2011年   213篇
  2010年   138篇
  2009年   224篇
  2008年   155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151.
师晓霞 《新东方》2006,(2):35-38
在中国历史上,儒家作为占据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长期存在,但是在中国民族心理的形成过程中,道家的影响恐怕不亚于儒家,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鲁迅先生就说过,中国文化的根基是道家思想。其实,儒道两家在中国长期共存共荣、相生互补,共同承担着社会主流思想的角色,塑造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就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而论,道家的影响也不逊色于儒家,甚至西方人对老子的兴趣要甚于孔子。一本《第五项修炼》在西方引起巨大反响,一时也风靡中国,但细看其要点正是老子的理念。西方人如此钟爱老子,有学者解释是因为孔子讲伦理,老子讲智慧,西方人似乎对智慧…  相似文献   
152.
人们通常是用西方形而上学的观念来看待老子的“道”,要么认为“道”是精神的存在,要么认为“道”是物质的存在。然而老子并没有像西方哲学家那样去探究世界是由物质还是由精神所构成,而是思考存在的意义问题。“道”既非物质,亦非精神,而是指“有”与“无”对立统一的存在境界。“道”所蕴含的“有”与“无”对立统一的存在境界是“众妙之门”,天地万物由此而生,故老子以“道”这种“有”与“无”对立统一的存在境界作为天地万物得以产生存在的形而上根源,整个世界就是一个在“道”的“有”与“无”矛盾转化中生生不息的逻辑过程。老子“道”的本体论显示了东方形而上学不同与西方形而上学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3.
郑军 《党史文苑》2002,(2):38-40
1946年6月,蒋介石悍然发动全面内战。数十万国民党精锐与粟裕率领的华中野战军大战于苏中,数度交手,互有胜负,我军以几座城池的代价,换取了歼敌10万的辉煌战绩。1946年11月,为了将我华中野战军聚歼或压迫至鲁南山区,蒋介石又集中11个整编师近40万人的强大兵力,分四路向我华中和山东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四路围攻,粟裕专挑强敌打按照国民党徐州绥靖公署薛岳的统一部署,敌四路围攻的兵力编成和进攻计划如下:盐阜兵团:由李天霞整编83师、王泽浚整编44师、黄百韬整编25师和李振的整编65师组成,兵团司令官…  相似文献   
154.
梁宗仁 《世纪桥》2003,(1):33-33
日伪时期,小兴安岭的帽儿山是抗联六军后防基地,建有被服厂。这座被服厂虽然存在时间很短,只有一年,但是贡献却很大,六军穿戴的统一服装,都出产在这里。 此处附近的老金沟是中共北满临时省委驻地。当时的临时省委书记冯仲云就在这里领导松花江两岸的抗日游击战争。  相似文献   
155.
王学亮 《世纪风采》2010,(11):39-43
1912年2月12日,6岁的溥仪在隆裕太后的监护下,举行最后一次朝仪,正式宣告退位,统治中国长达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从此结束。1932年3月,在日本关东军的扶持下,溥仪在长春出任日本傀儡政权“满洲国”执政。  相似文献   
156.
“无”是老子哲学中的重要概念,它玄奥而精深,本 文试图通过对《道德经》中“无”的形而上含义的分析,结合 “无”提出的时代背景,以及在与西方关于“存在”及“本原” 思想的比较中,揭示老子的“无”在中国哲学发展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7.
孔子和老子分别开创了儒、道德性思想先河并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以"仁之德"和"道之德"为其特色的孔、老德性观,不仅代表了中国德性文明发展的两大历史趋势,而且在彼此融摄中共同维系着中华民族道德文化的传统与主干。新形势下,认真解读两种德性观的内涵,在思想"原点"的比较中探索它们在核心概念、主体价值取向和德性养成路径上的差异性,传承和弘扬以"社会伦理"见长的孔子德性观和以"自然伦理"见长的老子德性观,无论对于当代社会公民道德素养的提升,还是对于自然生态环境问题的改善,乃至两种文明的和谐与进步,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8.
1953年8月,我突然接到老家的一封电报,记得电文的意思是我的老父亲得了重病,叫我回去看望,见上一面。当时我担任毛主席的贴身警卫员。警卫任务很重,是回家还是不回家?思想上斗争了老半天,感到压力很大,最后我决定把电报给李银桥卫士长看看,向他请示一下。他看过电报后,说这事要向毛主席汇报。  相似文献   
159.
张淑华  邱晓 《求索》2011,(7):110-112
学术界对于《老子》中"道"的原型一直以来多有争议,主要观点有太阳、月亮、女阴、葫芦等,其中以叶舒宪的论证最具说服力。本文即以叶氏观点为基础,运用字源学分析法和原型理论补证了《老子》"道"之原型为太阳一说。暨由此原型特征出发,从《老子》描述最佳得道方式时常用的"持"、"守"、"保"、"抱"、"顺"、"随"、"和"、"同"等词,来阐释《老子》一书所体现的"虚静"、"禁欲"的哲学观点,并探讨了这种观点对中国人形成"收敛生命"的人生态度之影响。  相似文献   
160.
邰言 《黄埔》2011,(3):52-56
中东局势骤然紧张,台湾方面也蠢蠢欲动,毛泽东下了打的决心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东地区反对殖民主义的民族独立运动方兴未艾,与美、英、法等西方大国的矛盾与日俱增,成为当时国际上的头等热点。1958年5月9日,黎巴嫩人民举行武装起义,反对亲美的夏蒙政府,从而引发了中东事件。7月14日,伊拉克发生军事政变,推翻了亲西方的费萨尔王朝。次日,美国借口保护侨民安全,宣布其远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