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74篇
中国政治   16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1.
兵运,广义上,即军事斗争的统称;狭义上,专指上兵运动,出现于人革命失败后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领导的兵运工作的提出和进行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兵运工作在瓦解敌军、壮大红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著名的百色起义、宁都起义、大冶兵暴即为其例。兵运工作成为后来瓦解敌军工作的前身,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之一。兵运与农运、工运一样受到联共(布)、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2.
《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大革命》是一部以求实、创新为特点的学术著作,它具有实事求是,尊重历史,坚持论从史出,不囿陈说,不畏权威,敢于创新;文字优美,语言流畅,逻辑严谨,具有很强的可读性等特点,对推进中共党史、中外关系史领域的研究工作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3.
共产国际、联共(布)在指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重视中国农民问题,并在指导中国大革命中付诸实施了这一思想,推动了中国农民运动的发展。由于共产国际、联共(布)把解决中国农民问题的希望寄托在国民党身上,最后导致了农民运动的失败。究其原因,在于共产国际、联共(布)过高估计了国民党,轻视了共产党。  相似文献   
94.
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被称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知识的百科全书,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经典文本之一。该文本的编撰,彰显了联共(布)"为政治而党史"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话语期待,其鲜明的话语艺术成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及俄国革命和建设经验大众化的重要前提,而该文本独具时代特点的话语风格与话语"陷阱",则为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及其话语构建提供了有益镜鉴。  相似文献   
95.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曾经有过一个特殊群体,这就是朝鲜、越南、日本、印度、奥地利、波兰、英国、美国、苏联等国的外籍中共党员(以下简称外籍党员)。他们都有在中国工作或生活的经历,时间有长有短,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时间也长短不一。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受到中国共产党的影响,接受中国共产党的纲领和主张,愿意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幸福事业贡献力量,最终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对于这个特殊群体,人们了解得不多。  相似文献   
96.
郑异凡 《同舟共进》2014,(12):67-71
共产党人、社会主义者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为此目标而建党。不过在共同目标下,对达到目标的方法、道路以至执政期间的具体政策,都会有不同的看法和主张,出现分歧。对出现的分歧如何正确处理,以消除分歧、达成一致,在苏共历史上存在不同的做法和方针。  相似文献   
97.
贺慧 《传承》2009,(10):10-11
长期以来,中国的土地问题是社会各种矛盾冲突的集中体现。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中国大革命从开始酝酿到最终失败,联共(布)、共产国际对其一直起着重要指导作用。其对中国土地问题的政策经历了从改良时期到自上而下进行土地革命的时期,到最后转变为自下而上进行土地革命。  相似文献   
98.
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我国翻译、出版了一大批俄罗斯新解密的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的档案资料,为中国学者研究共产国际与中共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99.
国共合作是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人首先倡导的,但是,合作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在于孙中山。一直认为中国唯国民党一党独大的孙中山,为什么会选择与共产党合作,合作的基础是什么?特别是对《孙文越飞宣言》"孙逸仙博士以为共产组织,甚至苏维埃制度,事实均不能引用于中国。因中国并无使此项共产制度或苏维埃制度可以成功之情况也"这一条,有必要对其复杂心理因素和组织因素再做梳理,对其联俄联共政策及其结果予以新的观照与把握。  相似文献   
100.
史迪威是1942年3月来中国战区任职的。史迪威初来中国时,蒋介石对他是信任的,同时对他还抱有很大期望。因为史迪威身兼美国驻华军事代表、中国军队参谋长等职,大权在握。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给史迪威的任务是:消除蒋介石集团的动摇,增大中国的抗日力量以利于美国,并要求史迪威掌握指挥权。蒋介石的打算则是,在抗日旗号下,从美国那里得到源源不断的援助壮大自己的军事实力,以待抗战胜利后重建他的统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