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8篇
  免费   5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2篇
世界政治   12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77篇
中国共产党   851篇
中国政治   439篇
政治理论   161篇
综合类   248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28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151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133篇
  2010年   151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6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91.
发挥高校图书馆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图书馆工作是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党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国家教委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的要求,高校图书馆履行教育职能也应以德育为首,强化育人职能,按照自身特点采取有效措施,优化育人环境,更好地发挥德育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992.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着作用得不到发挥、工作机制尚未健全、实施过程较困难、效果不佳等问题.笔者认为,为切实加强这方面工作,既要占领"课堂"与"社区"思想政治阵地,又要创造并占领"网上思想政治"这块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993.
青年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永恒主题。进入新世纪,面对新形势,加强和改进德育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已经成为摆在德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在高校,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德育教育活动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同时,注重环境建设,强化育人氛围,对良好品德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4.
大学校园是人才的摇篮,是人类文化传递、发展与创新的重要基地。它既是一个教育环境,同时又是一个文化环境。而高校校园文化是一种结合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个方面,并与社会文化的各类形态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特定的群体文化。因此,高校的校园文化体现出统一性与多样性、开放性与封闭性、主流性与多元性的特性。针对校园文化的这些特性,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就必须区分课堂教育与校园文化教育功能之不同。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以引导、规范为主要手段,以学生的自我服务、自我教育为基本方式,以“创造良好育人环境,培养‘四有’新人”为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995.
心理训练要着眼于完善学生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的优良素质,须经学生自我的“心灵创造”;学校推进素质教育,尤应高度重视学生心理训练,这是促进学生素质发展和完善的重要措施。本针对我国青少年现状,就心理训练的育人价值、目标以及训练的策略与方法等作了论述和概括,主张采用具有先进性、互补性的训练方式去引导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和完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996.
加强校园环境建设 创建良好育人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是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培养人才的基地。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  相似文献   
997.
高扬马克思主义旗帜 发挥咨政育人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把握嬗变的时代特征,增强社会科学工作紧迫性;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力行“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价值取向,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按照“创新、创业、创优”的精神内涵,强化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队伍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该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宣传者、推进者,弘扬和谐精神,倡导和谐理念,咨政党和政府和谐社会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998.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庸之道是其中的经典之一,它以其深邃的大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国人的思想,滋润着绚丽多姿的华夏文化。然而,在林彪、“四人帮”横行时期,这种思想曾一度遭到否定和批判,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和进步,它有了新的诠释与发展,并愈来愈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今天,我国高等教育事业飞速发展,学子们在拥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时,亦需要一种健康的思想成为他们的精神支柱,以促进他们全面而健康地发展。鉴此,学习中庸之道,择其善者而从之,对于完善我国高等教育的育人功能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9.
孙学玉 《群众》2006,(3):13-14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高扬马克思主义理论旗帜,关系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社会主义性质、发展方向和前途命运。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武装和引导广大群众,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深入思考研究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000.
在明确高等学校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今天,关注科技视野下的大学德育问题,显得十分必要。实际上,在现代科学技术加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正深刻反思一个沉重的问题:科技的发展与应用与人类道德的激烈冲突。作为理论上的回应,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了针对种种科技现实问题的科技伦理学的研究。伦理学向来是学校道德教育实施的理论基础,在当今科技时代,伦理学研究发生了重大转向,大学道德教育理应做出自己的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