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篇
  免费   1篇
工人农民   5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21篇
中国共产党   45篇
中国政治   82篇
政治理论   37篇
综合类   7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51.
基于胜任力理论选拔企业领导人员时,在应聘者学历、年龄等条件相似的情况下,胜任力模型在预测工作绩效方面的重要性和准确性远远超过工作经验、业务技能和智力等其它因素;心理测评选用的测评工具直接影响测评结果的科学性和使用价值;采用心理测评结果选用企业领导人员主要包括三部分工作,共八个步骤。  相似文献   
152.
彭浩晟  沈玉洁 《前沿》2005,(10):29-32
本文借助胜任力模型的有关理论,总结了我国传统政治人才和国外政治人才所具有的胜任力品性。探讨我国当代党政领导人才应具备的胜任力品性,以此为根据,建构党政领导人才提高执政能力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3.
在其位,谋其政,负其责。邓小平同志曾经强调:"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只有把嘴上说的、纸上写的、会上定的,变成具体的行动、实际的效果、人民的利益,我们的工作才算做到了位、做到了家"。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  相似文献   
154.
本文通过梳理近期党对干部提出的新标准和新要求,运用胜任力模型理论,在深入分析和探索国有企业干部应具备的胜任能力素质基础上,创新性构建出具有较强通用性的新时期国有企业干部胜任力模型,并对运用该胜任力模型需要注意的事项提出了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55.
章炯 《法制博览》2022,(4):79-8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为《劳动合同法》)对"不能胜任工作"的具体含义并未有明确规定,导致用人单位滥用绩效考核、末位淘汰制,将淘汰者认定为"不能胜任工作",侵害劳动者权益事件时有发生.文章结合现有法律规则以及民事基本法理,希冀在劳动法理论中确立起具有一定可操作性的规则界定标准,以期保障劳动者权益.  相似文献   
156.
崔宁  李厚本 《学理论》2010,(24):274-275
由于我国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起点低、建设时间短,导致实践教学存在着一系列问题。针对诸多问题提出了基于胜任素质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对实践教学体系建立的准备、设置、实施、反馈环节的设计,使得实践教学贯穿于学习过程的始终,真正起到了培养学生胜任素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7.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大学生村官的胜任力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珲 《行政与法》2009,(9):25-27
选拔优秀大学生到农村任职,对提高农村干部的整体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新农村建设叉对大学生村官的胜任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麦克利兰的胜任力模型为依据,从六个方面探讨了有关大学生村官的胜任力问题。以期选拔出真正具备能力的大学生到农村任职,从而更好地推进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8.
党建引领是近年来社区治理的制度安排和建设路径,社区党组织功能发挥决定着党建引领的效果,而社区党组织书记则是决定社区党组织党建引领功能发挥的重要主体和关键角色。本研究基于行为事件方法,应用扎根理论,探究社区书记胜任特征:通过对访谈资料进行三级编码,构建了7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及32个三级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依据扎根理论建构形成了包括以政治能力为核心能力,以组织建设能力、群众工作能力、协商沟通能力、贯彻落实能力为四大专业能力,以学习创新能力及道德品质与心理调适能力为基础能力在内的社区书记胜任力模型。社区书记胜任力模型可以运用于社区书记的选拔录用、能力培训和绩效考核等多种用途。本研究拓展了胜任力的应用领域并丰富了胜任力的理论内涵,对于在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中更好发挥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上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9.
林亚清  蓝浦城 《公共行政评论》2023,(2):84-104+197-198
新时代党和国家对广大干部提出了新要求,“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为干部队伍建设与管理提供了新方向、新思路。论文整合了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和公共组织行为学两大学科视角,以公共服务动机、胜任力、工作绩效和“绩效=行动意愿×行动能力”为切入点,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概念内涵和内在逻辑进行了解读,提出“多维工作绩效=公共服务动机×胜任力”。进一步地,根据公共服务动机与胜任力的高低组合将干部划分为四种类型,以F省2180名公务员为样本,实证研究表明:第一,“想干又能干”的干部常规型、适应型和主动型绩效最高,“不能干又不想干”的干部这三类工作绩效最低。第二,“想干但不能干”和“能干但不想干”的干部工作绩效介于上述两类干部之间,且前者比后者的常规型绩效更低、主动型绩效更高;但二者的适应型绩效无显著差异。第三,常规型绩效在公共服务动机与胜任力高低组合影响适应型绩效和主动型绩效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中介作用。研究为深入解读“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深刻内涵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与经验证据,也为完善干部选拔培养的制度设计、推进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