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3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29篇
中国共产党   24篇
中国政治   68篇
政治理论   33篇
综合类   3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91.
在胡塞尔建立现象学理论的过程中,“先验自我”和“绝对前提”等概念的提出,成为不同流派哲学家们争论的焦点。舒茨及舒茨之后的现象社会学家,在批判胡塞尔现象学唯我性局限的基础上,对如何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从“生活世界”角度理解和诠释社会行为进行了系统探讨。本文试图从认识论角度,先分析胡塞尔现象学形成过程中逻辑困境的产生,再以此为基础,讨论舒茨及舒茨之后的现象社会学家为解决这一困境所作的努力。  相似文献   
192.
从学理上讲,哲学不是无前提的操作,哲学的合法性首先源于前提的合法性.胡塞尔现象学明确指出一切合法性的根源在于前提的明证性,并致力于这种明证性前提的诉求,但知识论立场的局限性使其陷入唯我论困境.马克思哲学从现实的人出发,其前提内在地具有现象学意义上的明证性,不仅破解了胡塞尔现象学唯我论难题,而且有力地表明:合理的哲学需要前提的明证性,而明证性的前提只能确立于入的现实生活.因此,当代哲学操作的第一本文不是抽象的存在与空洞的概念,而是我们每个人实实在在的生活本身.  相似文献   
193.
在胡塞尔哲学中,生活世界本体论是通往超越论现象学的诸多道路中最为重要的一种进路.在这条进路中,胡塞尔通过对作为自然态度形式之一的自然主义态度的批判,让生活世界问题浮现出来.胡塞尔认为,自然主义态度不仅在逻辑上存在着背谬,在实践中也存在着对生活世界进行遮蔽的危险.对自然主义态度的悬搁可以回返到生活世界的领域和素朴的自然态度之中,面对素朴的自然态度进行超越论的悬搁可以回返到超越论现象学的领域之中.胡塞尔的这一思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但是对反思当下哲学领域中的自然主义倾向也颇具价值.  相似文献   
194.
195.
传统唯物辩证法离开人,离开人的活动去谈辩证法,不能体现马克思辩证法的本质。运用现象学的方法,将传统唯物辩证法中的物质与实践、客体与主体、现实性与可能性等范畴进行了“去蔽求明”,使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各自的地位得以“澄明”。从现象学视域看,马克思辩证法实质是实践辩证法、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辩证法、能动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196.
传统唯物辩证法离开人,离开人的活动去谈辩证法,不能体现马克思辩证法的本质。运用现象学的方法,将传统唯物辩证法中的物质与实践、客体与主体、现实性与可能性等范畴进行了"去蔽求明",使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各自的地位得以"澄明"。从现象学视域看,马克思辩证法实质是实践辩证法、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辩证法、能动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197.
柯热夫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思想家,经过他的解读,使黑格尔哲学成功地反击了当时一统天下的新康德主义,而成为法国学界共同的理论基底.他的解读的焦点,是<精神现象学>中的主奴辩证法,其解读逻辑中的最重要的关键词是关系性自我意识和他人的欲望.  相似文献   
198.
人类要想实现与自然的真正和解,就必须解决一个前提性问题,即如何看待和理解"自然"。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也是将不同生态哲学流派区分开来的根本标志。生态现象学作为一种反传统知识论哲学的现代哲学,它试图通过建构一种自然意义、社会意义和文化意义相统一的"自然"概念——"生活世界化的自然",将自然原初的被隐匿了的价值意义重新凸显出来,以引导人类走上通往与自然和解的道路。生态现象学的自然观念既不同于生态中心主义所主张的脱离人的生活世界来谈生态保护,也区别于人类中心主义所主张的将自然仅仅看作是工具价值层面"为我而生"的对象性存在。"生活世界化的自然"在"此在"的意义上来理解自然,是在日常生活中与"我"照面的,承载着各种价值意义,能够为人类的生命活动中所真切体验到的活生生的自然。生态现象学试图借助"生活世界化的自然"的"基底样式",推动人类在"遭遇自然"—"体验自然"—"审美自然"的交往过程中,赋予自然以人性的同时,重新唤醒人性的生态化一面,进而引导饱受工具理性摧残的现代人类实现与自然的真正和解。  相似文献   
199.
张黎  周霖 《理论月刊》2023,(2):152-160
元宇宙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使得医治传统在线教育所固有的“离身化”弊病成为可能,在线教育场景中的师生角色将由信息化在场转变为身体在场。然而,从技术现象学视域出发,可以发现在元宇宙赋能在线教育具身化转型的过程中亦存在诸多隐忧。首先,体现在具身关系的“虚妄化”,即在线教育主体的自反性丧失与技术具身的本质抽离;其次,体现在诠释属性的“模糊化”,即包含教育意义的宏观知觉获取受阻;最后,体现在技术意向的“风险化”,即资本逻辑与技术控制逻辑下人的异化。消解隐忧的出路在于,探寻在线教育主体数字素养的培育机制,超越元宇宙规训下的单向度育人方式;复归教育之“善”的先验地位,匡正“元宇宙+在线教育”的具身化发展;诉诸教育艺术沉思与道德吁求,拒斥元宇宙背后裹挟的技术沙文主义。  相似文献   
200.
海德格尔把西方传统的理性认识问题转换成“在之中”的存在问题,给真善美、知情意等认识活动一个存在论基础。其思想体系建基于存在论现象学的观察方法,与亚里士多德的“理智直观”、康德的“概念+直观”、胡塞尔的“范畴直观”等不同,海德格尔现象学的“视”是“主体间性”在世界之中的“寻视”,寻视虽以感官切入,实质上却是思想生发的过程。海德格尔的“视”贯透在其揭示在世存在的所有本质环节之中,在寻视基础上衍生出共同此在打交道的“顾视”,全面而透彻地把握自身存在样式和可能性的“透视”,及洞见真理的“观入”等。通过揭示海德格尔存在论“视”的轨迹路径及寻视、顾视、透视和观入的内在涵义,比较其与西方传统哲学中“视”的差异,可以辨析海德格尔多重视域下揭示出的人与物、他人、自身、世界整体之间的存在关系,凸显其重要的哲学转向,即把视角从存在者层面转向存在者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