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3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29篇
中国共产党   24篇
中国政治   68篇
政治理论   33篇
综合类   3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01.
张小禾 《理论月刊》2023,(8):152-160
随着移动互联网+、扩展现实、大数据、全息与传感等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元宇宙顺势而出,使用户能够以数字人、虚拟人、信息人等身份进入虚拟空间活动。游戏作为元宇宙的雏形,提供给玩家一种全新的虚拟世界体验,使玩家的意识可以带动身体介入虚拟空间。游戏元宇宙所蕴含的寓身性、交互性、创生性以及情感参与式的沉浸体验为玩家的身体介入游戏元宇宙提供了理论可能性。在技术的赋能下,人可以在游戏元宇宙中拥有不同的虚拟身体,体验不同的虚拟人生,由此拥有全新的身体体验以及情感寄托。但是人在现实世界具备鲜活的身体,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交错在场会带来记忆的混乱以及情感的错位。在元宇宙中,虽然身体可以在新的维度上迎来新颖的感知、体验、情感,但真实的身体却缺场了。这种影响会返回现实身体,人的身体好似获得了自由却又在更深层次上被禁锢起来。  相似文献   
202.
“感性”在早期马克思那里不仅只是一个知识论向度的日常经验性概念,而且也是一个生存论向度的、具有“现象学视野高度”的哲学概念。从“何以可能”“何以界定”“何以展开”三个维度对该“感性”概念进行现象学阐释,认为“现象学视野高度的感性”的本质是对人的生存实践活动的一种“体验”,而不是人的感性直观的一种“认识”。以此“感性”概念的现象学阐释为线索,认为马克思哲学开启了“双元”变革:在本体论上,由物质本体论转变为“实践本体论”,“实践”就是作为人的一种最始源的生存情态——主客体之间本源性的一体性、对象性关联;在认识论上,由符合论的真理观转变为实践自明性的真理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