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3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29篇
中国共产党   24篇
中国政治   68篇
政治理论   33篇
综合类   3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我讲的这个题目“‘羞恶之心’与道德意识的来源”。“恶”在这里应该是个动词,念作“WU”而不是“e”。“羞”呢,大家差不多都知道。我们可以这样讲,对自己的不当的惭愧就是“羞”,对别人的不当的愤慨就是“恶”。基本是这样一个解释。那么,关于道德意识的来源,我讲的是一个现象学的题目。讲伦理学,一般是讲规范伦理学,是讲“应当”的问题,但我这里谈的伦理学问题不是“应当”的问题,而是一种我称之为现象学的伦理学。现象学的伦理学,这个名称不是太好,因为规范伦理学应该比现象学的伦理学范围更大一点,确切一点讲,应该叫描述伦理学,或者干脆叫伦理现象学可能更好。  相似文献   
32.
近代工业文明造成人的生存危机及全球化向文化层面的深入发展表明,传统的文化观已经陷入困境,现实呼唤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现象学视域的文化以马克思的实践观为基础,到人的生存实践中考察人的本性,文化是人在实践活动中所展现的可能性结构。  相似文献   
33.
著者在该书《中译本前言》中写道:“这一系列的讲座主题是后现象学和技术科学。我先从后现象学的问题开始,描述了现象学和实用主义的融合如何适用于分析科学和技术。然后我简单回顾了科学和技术的变化历程,我将两者的融合称为技术科学。在第三讲中我以成像技术(imaging technologies)作为具体例子,表明了这些技术是如何转化了知识的生产。  相似文献   
34.
随着现象学在中国兴起,现象学马克思主义俨然成为一个学派。由于胡塞尔现象学与马克思哲学存在天然的异质性,在哲学观上表现为严格科学的哲学与唯物主义哲学之间的对立;在哲学方法上表现为现象学还原与辩证法之间的差别;在研究领域上则表现为纯粹意识反思与政治经济学批判之间的对立。因而,“现象学马克思主义”这个提法比较牵强,如若硬将二者揉合在一起,不仅曲解了唯物史观,而且有失现象学方法的尊严。  相似文献   
35.
36.
并非只有成人才有可能掌握与运用现象学的方法。由于儿童较少“前设性”和“成见性”;由于儿童在游戏中与事物融为一体,达到了接近事物并直接面对事物本身的状态;由于儿童常常“固执已见”也摆脱权威中介,直接面对事物本身;由于儿童的思维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故儿童有其自己的现象学。其特点为自发性、易受主观性及自我中心思想的影响。研究儿童现象学对儿童研究和成人现象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7.
朱立元先生作为实践论美学的代表人物,提出了“实践存在论美学”的理论体系。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分析现象学美学对主客范畴的理解,就“实践存在论美学”应该如何看待主客二分对立的思维模式以及如何寻找到真正的理论问题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38.
"我思故我在"是主体形而上学的基石,笛卡尔试图通过这一原则证明超时间性自我的持存。康德与胡塞尔以不同的方式理解这一原则,但在他们的主体观念中都有一种超时间性的自我维度。这一原则在现象学运动中受到了置疑,海德格尔与梅洛·庞蒂等人将这一原则颠倒为"我在故我思","我在"是一种在时间性中的存在,从而批驳了主体形而上学中关于自我主体的实体性、均质性、唯我论及无限性的观念,认为真正的主体是非实体的、丰富的、与他人共在的,也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39.
李怀涛 《前沿》2010,(23):48-50
马克思的社会批判理论有一个不断深入的逻辑进程,他最初从人本主义的立场出发,在异化劳动基础上进行人学现象学的伦理批判,后来进展到从经济现实的客观基础出发进行奴役性分工批判。随着经济哲学方法论的不断成熟,他最后站到作为历史现象学的拜物教批判的高度,展开了对资本主义拜物教世界的猛烈批判。  相似文献   
40.
德国哲学家、现象学之父胡塞尔是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山鼻祖。他从反叛心理主义开始,走上了一条企图复兴理性主义之路。胡塞尔现象学的宗旨是:为人们的生活,进而为生活之上的科学和形而上学奠定基础。理解胡塞尔现象学的关键,是理解他对内在性的限定。在他那里,先验还原是本质还原的前提。但是,胡塞尔现象学所呼唤来的并不是理性主义的再生,而恰恰是理性主义的进一步衰弱,这一切都为胡塞尔哲学自身的被颠覆制造了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