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3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29篇
中国共产党   24篇
中国政治   68篇
政治理论   33篇
综合类   3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胡塞尔发现的意识的"时间视角"现象以及提出的"关系中心说"证明了自我的确凿无疑的存在,范畴直观的方法和时间现象学的思路让胡塞尔不仅"把捉"到自我,从而把自我从意识流、意向对象、对象自我、身体以及意识行为中区分出来,而且还为自我本身的展开问题及其"原自我"、"自我"和"我们"三个阶段的划分带来了现象学的洞见。  相似文献   
62.
科西克在黑格尔、马克思、青年卢卡奇和海德格尔的同一语境中,关键性地揭露了在资本主义经济王国中现象假扮物自体,人造物假扮自然性客体,经济人假扮真实主体,日常观念假扮概念,伪具体假扮历史具体的颠倒逻辑.这个批判的假扮性尖锐地穿刺了资本主义颠倒的物相世界.并且,科西克也注意到,人不只是在认识中达到现象,而是必须通过革命实践打倒拜物教现象世界,批判地实现真实的具体历史总体,以获得人与客体的双重解放.  相似文献   
63.
德里达认为,胡塞尔思想中的“平行性观念”导致胡塞尔最终从“先验现象学”转向“发生现象学”,而“历史-目的论”的途径是唯一可行的道路。在《几何学的起源》中,“原历史”成为了现象学的课题,这种“原历史”就是对“源初含义的重新激活”,对起源的“思义”。但是胡塞尔在现象学历史性的框架中使用的依旧是心理学生成的方案。胡塞尔现象学在本质上也依旧是一种“形而上学”,德里达对胡塞尔现象学解构的目的是要达到一种“后现象学”,所以德里达的发生现象学最终诉诸于“书写”。  相似文献   
64.
如何进入海德格尔,近来有“海德格尔与天道”“道家与海德格尔”等文面世,这些文章内容有很多商榷的地方;海德格尔确实了解老子及禅宗思想,但有人据次此却大做文章,殊不知,已谬之千里矣;老子的道生万物之道,与西方的理念、实体是同一个东西,都是典型的存在者,是海德格尔所拒斥的对象;“道”与“存在”不在一个层次上。海德格尔立足于此在之人,路径近似于儒家;其思维模式颇有东方传统的模糊性、整体性、直觉非逻辑性的特征;其为学方法接近佛家的真如即万法,万法即真如,如海德格尔推崇现象学的“在现象背后一无所有,现象本身即是指南”(歌德语)。  相似文献   
65.
胡塞尔提出"生活世界"概念的主旨,是为克服欧洲出现的"科学危机"和"人的危机"提供一个真实的基础,从而挽救因科学理性膨胀而遮蔽了人的意义与价值的世界。然而,由于其现象学方法论的唯心主义实质,使他无法洞察"生活世界"的真实意蕴,提不出克服危机的良策。而马克思主义从社会实践的视角出发,回归到真实生活世界的根基,为解决欧洲"文明危机"作出了科学的解答。  相似文献   
66.
王德贞 《前沿》2008,(7):25-27
针对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中的否定性辩证法思想,进行分析,揭示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性质和合理内核,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7.
现象学是一种朝向实事本身的方法,实事本身即是指个体的意向性意识,这一现象学基本原理昭示了现象学关注生活实事、关注个体独特体验生成的人文精神与气质。教师教育不是科学概念、规范学习的结果,而是融入个体意识、情感、体验与反思的活动过程。现象学视野中的教师教育面向教育实事,关注个体体验,重视个体的教育反思,是具有浓厚的人文意蕴和人性色彩的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68.
胡塞尔和海德格尔分别代表了西方思想的两种形态,即理性主义和超理性的形态。胡塞尔顺着理性主义的道路进行挖掘,开拓了先验现象学的领域;海德格尔则试图摆脱理性化的哲学思维,代之以存在之思。但两者都意在超越旧形而上学的狭隘性,实现对欧洲"自我"的清醒认识。  相似文献   
69.
梅洛-庞蒂典型地体现了现代生存哲学对于近代主体形而上学的超越,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完全告别了形而上学。梅洛-庞蒂正走在通向结构主义的途中,但他从未真正地远离现象学。这是一种在西方哲学史上具有含混地位的哲学,它在其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深刻批判中依然守护着某些传统信念。  相似文献   
70.
仰海峰 《长白学刊》2001,42(1):59-62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三个补入“共产主义”的第6点,马克思加入了对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批判,并将这个批判作为全书的最后一章。在这一批判中,马克思以费尔巴哈哲学人本主义为基础,以经济学研究为中介,通过费尔巴哈哲学与黑格尔哲学的相互阐释,从而建构出自己的人学现象学。这种人学现象学的哲学逻辑建构,实际上也是为第一手稿中“异化劳动”理论提供了深层的哲学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