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58篇
中国共产党   36篇
中国政治   55篇
政治理论   33篇
综合类   3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既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目标。当前,主体性问题已经成为人的全面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肩负着培养和提升人的主体性的重要任务。如何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成为主体性教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发挥自身的独特作用,正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人的活动受制于客观规律。但实践主体的能动选择和创造性活动,日益确证着客观世界的合目的性与属人的性质。尤其在社会领域,主体的价值目标及效应并不囿于历史的决定性或必然性。相反,主体能够不断突破或超越特定历史条件的限制,摆脱行动的盲目性,敢于和善于在历史的转折点上把握自身的方向,选择自由的空间,从而实现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减灾》2013,(7):64
依据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儿童有权利参与到所有影响其生活的一切事项中。在灾害面前,儿童和青少年并不只是消极的受害者,他们一样有自己的能动性,一样可以对防灾减灾做出积极的贡献。这样的贡献,可以是发表观点和意见,也可以是采取实际的行动。在防灾减灾过程中,儿童的视角还未得到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4.
樊惠平 《河北法学》2007,25(11):115-118
法院的判决宣示着法的精神,引导着民众的行为.诉诸于法院各种诉讼请求,即是将各种矛盾呈现在法官面前.法官必须判断何种诉求为正当,只有当案件事实符合法律规范的构成要件,且案件事实中蕴涵的法律价值和所适用的法律规范的价值取向相一致时,才可以依据该法律规范对案件事实作出判决.法官在运用国家的制定法以回应民众的要求时,将一些明显不当的有违民意的规定加以过滤,能动地对制定法加以填充修正.刘荣军教授亦言:"处于社会与国家立法机关之间的司法,应当以并不完整的法律作为基本的支撑,寻找制定法之外的法源,将社会的正义、公平的观念和价值导入司法程序之中,创造出能够解压、还原法律本意的规则,以作为裁判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社会稳定是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是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高度重视社会稳定问题。在我国,社会的长期稳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社会转型期影响社会稳定的诸多问题逐渐暴露,维护社会稳定工作面临着严峻考验。因此,对社会稳定与和谐社会的关系问题进行认真的理论梳理十分必要。通过对中国传统和谐理念、现代和谐理念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中的稳定观的简要分析,深刻理解和谐与稳定的内涵及联系,明确稳定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正确树立在和谐社会背景下的稳定观,为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提供科学的思维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邓海建 《辽宁人大》2006,(12):43-43
不论投放“政绩广告”的单位在主观上是否意识到,他们的行动都表明,他们是广告理论中早已被驳得体无完肤的“魔弹论”的拥趸者。这一理论认为,广告对受众有着强大的影响力,受众完全是消极、被动的。媒介上的广告可以对受众进行有效的影响和改变,具有一击中的的“魔弹”效果或类似药到病除的“皮下注射”效应。由于完全否定了受众在大众传播中的能动性,这一理论的荒谬是显然的。  相似文献   
7.
贾石松 《学理论》2009,(15):69-69
主体和客体范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中一对最基本的范畴。随着哲学研究的深入,主体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日益为人们所关注,认识主体的能动性的问题是主体性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是认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在哲学理论研究和实践中 ,长期存在着忽视意识能动性的倾向。而从哲学基本问题的高度认识意识能动性 ,并把意识能动性确定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对象的重要方面 ,全面深入地研究意识能动性 ,则有助于我们完整地理解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避免否认、忽视或夸大意识能动性的倾向。人类一切科学知识、伟大理论的形成、发展及其对人类改造自然和社会本身的指导作用无不体现了正确发挥意识能动性的重要性 ,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邓小平理论 ,正是在改革开放实践中正确发挥意识能动性 ,充分认识中国国情和社会发展规律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活动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合规律性是指现实的人认识到了自然规律或社会历史规律,使自己的行动自觉遵循和符合客观规律的要求.自觉按照规律办事,它体现了人的主体性、自觉能动性;合目的性是指人由于认识和把握了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在实践中能够达到自己的甘的,把理想客体变成现实。发展观就是人们对社会发展一般进程的理性认识,是关于社会发展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作为新时期指导我国社会建设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坚持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贯彻了科学性和价值性相统一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张榕 《法律科学》2007,25(5):42-51
司法过程中法官在法律适用中的自由裁量权体现了司法能动性.我国主要是由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大量抽象性司法解释的方式来指引法官在个案审理中的法律适用,这种司法能动性的行使方式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引发了一定的争议.我们应当客观地看待我国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权,而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国应当在纯化现有司法解释体制和审级制度改革的基础上,辅以判例,并逐步扩大法官在个案审理中的法律解释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