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60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1篇
各国政治   61篇
工人农民   32篇
世界政治   8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16篇
法律   408篇
中国共产党   639篇
中国政治   1049篇
政治理论   395篇
综合类   52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99篇
  2014年   202篇
  2013年   199篇
  2012年   249篇
  2011年   269篇
  2010年   251篇
  2009年   368篇
  2008年   348篇
  2007年   201篇
  2006年   178篇
  2005年   149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近代以来中国志愿服务的变迁,可以分为近现代和当代两个历史阶段,且能始终紧扣时代发展的主旋律,在多重动力的综合作用下,沿着先"民间",后"官方",再"官方为主、民间为辅"的社会服务事业的变迁轨迹,呈现出断裂与延续并存的变迁景象。可以预测,随着中国社会逐渐由传统向现代转型,志愿服务将会成为由政府、民间协同推进的一项专业化、职业化和时代化的社会福利活动。  相似文献   
92.
在全面深化改革,经济发展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根治腐败顽疾,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活力,是推进、完善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的题中之义。文章以近年来腐败案件和相关数据为支撑,运用诺思等人提出的社会秩序变迁理论框架考察了我国腐败的特征和廉政建设的具体路径。从社会秩序变迁的制度性理论范畴审视廉政建设的秩序逻辑,并结合中国的本土情况加以修正,以期为廉政建设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93.
道日娜 《学理论》2015,(8):76-77
蒙古族民俗文化的发展拥有源远流长的历史,富含深刻的精神元素,涵盖了各种各样的文化。分析蒙古族发展中的饮食、住房与交通、婚丧嫁娶等几个方面的民俗文化,得出蒙古族传统民俗文化发展、变迁嫁娶对当代的启示如下:大力弘扬蒙古族的民俗文化,培养出高素质蒙古族文化人才;大力研究蒙古族的民俗文化,促进其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94.
《行政论坛》2015,(4):27-32
在中西方学者的文献中,关于制度变迁与医疗服务组织间关系的研究一般基于"制度结构"与"制度过程"的二元划分。前者聚焦于制度的规制性要素,重视制度设计和结构对组织的外部影响,更强调结果评估和工具性考量,这种研究取向广泛地体现于早期和主流的文献中;后者将视野转向规范性和文化认知性的制度要素,不只是将制度当成外生变量,也将其视作一种内生性过程,对组织的行动、组织间的互动和相依关系、行动者对制度的影响等实施了更多的观照,这类研究虽在中国学者的文献中并不多见,但20世纪后期以来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总的来说,两类研究的转变既与学者们不同的学科背景和研究旨趣有关,也与各国医疗服务组织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变迁深刻相连,并顺应了组织理论研究从理性系统范式迈向自然系统、开放系统范式的趋势。对于中国的研究者而言,需甄别西方式的分析工具,从本土的经验出发,深入考察医疗服务组织的实践,进而寻求一种适当的解释逻辑。  相似文献   
95.
96.
在传统乡村社会,村庄边界封闭,农民流动少,内生规则和机制维系着社会的秩序,乡村治理稳定而有序。然而,随着现代国家建设的快速推进,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加速流动,乡村原有的价值观念、社会认同和行为模式发生了巨变,乡村社会的经济基础、价值基础、政策基础都在改变,这些对乡村治理格局产生了巨大影响,导致原有的乡村治理体系难以适应治理基础的变迁,以至于出现了各种不适应现象和治理困境。乡村社会要适应这种巨变,必须立足于人口流动的现实,从价值培育、治权塑造及机制创新等层面,挖掘乡土社会内生资源,融合国家治理的目标和方式,构建起与转型乡村社会相适应的新型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97.
杨艳芳 《法制与社会》2012,(36):135-136
美国宪法的产生归根结底是各个利益集团博弈的结果,以此为契机,美国宪法在随着美国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的发展中不断地更新完善,表现出惊人的应变能力.与此同时,伴随着美国宪法的不断发展,其中关于公民权利的范畴以及主体权利范围不断地扩大.由此,在对美国公民权利变迁的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对中国法制建设的启示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8.
我国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历经了66年的政府管理体制锤炼、转型与升华,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简单的分级分部管理体制到党的十八大报告、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战略,展示了干部人事制度中标准人性假设与特定时代背景下干部实际人性特征从适应、冲突到不适应的发展脉络,推动着干部人事管理的改革,反映了从非人格化的理性管理提升到人性化管理模式的制度转型。未来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将致力于建立一个以公平公正、灵活有弹性、人性化为价值体系的现代型干部人事制度,它将会使公务员职业化规范越来越严格、人才激励制度越来越灵活,并成为人性自利性和公共精神的制度博弈与平衡的过程。  相似文献   
99.
齐树洁  周一颜 《现代法学》2013,35(3):183-193
香港的民事司法改革历时十年,彰显了民事司法理念的深度变迁,对民事司法制度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新规则自2009年4月2日正式施行以来进展大致顺利,在克服诉讼拖延、促进和解、发展调解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改革终究不是一蹴而就的纸面化改造。在新制度与旧观念相互碰撞又各自发挥作用的时期,如欲推翻法律职业者乃至普通民众的思维定势,变革深埋于制度底层的文化样态,其中的困难同样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100.
社会思潮是特定社会在特定时期内形成的有广泛影响力的思想潮流,根源于国际环境和国内形势的变化,反映一定人群的利益和要求,并对国家的内外政策和社会的未来走向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