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96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4篇
各国政治   45篇
工人农民   47篇
世界政治   144篇
外交国际关系   28篇
法律   550篇
中国共产党   1114篇
中国政治   1283篇
政治理论   464篇
综合类   571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212篇
  2022年   196篇
  2021年   108篇
  2020年   147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140篇
  2014年   449篇
  2013年   313篇
  2012年   350篇
  2011年   304篇
  2010年   349篇
  2009年   285篇
  2008年   250篇
  2007年   212篇
  2006年   154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论道德自律与自律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慧兰 《湖湘论坛》2003,16(5):70-71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人们主体意识的提高 ,道德的自律性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自律与他律的关系如何 ,自律与道德发展有什么样的内在联系 ,怎样积极培育和增强主体的自律意识 ,弄清这些问题 ,对道德教育与个体道德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一、自律与他律“自律”(Autonomie)一词源自希腊语 ,由autos(自己 )和nomcos(规则 )二词合成 ,其原始涵义为“法则由自己制定”。道德的自律和他律是德国哲学家康德首创和使用的概念。康德把世界区分为两个平行的领域。与此相适应 ,他把规律分为两类 :一类是自然的因果规律 ;另一类是意志…  相似文献   
42.
陆传照 《前沿》2003,(10):110-112
党的十六大把形成学习型社会作为小康社会的重要文化特征提出。从学习型社会的整体动态过程看 ,它由三方面机制构成 :一是推动学习型社会运行的动力机制 ,这种动力源于主体的学习需要 ;二是规定学习型社会活动方向的目标机制 ,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实现每一主体的自我超越 ;三是保障学习型社会活动正常进行的保证机制  相似文献   
43.
新世纪大学生择业心理冲突与调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范静 《青年探索》2003,(1):43-46
在社会经济体制发生重大改革变化的今天,新世纪大学生的择业取向出现了双向选择、自立竞争的新特征。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大学生自我的觉醒,培养了他们积极进取的心理,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性和开拓精神。他们思想领先,观念更新快,市场认同度高,经济意识强,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强烈冲击和  相似文献   
44.
25年来,我在商界、大学与担任家庭婚姻顾问的工作中,接触过形形色色表面上事业有成、内心却感到匮乏的人,我相信他们所面临的问题也是你所关注的 习惯一:积极主动 个人愿景的原则 积极主动这个词如今经常出现在管理方面的著作中,它的涵义不仅仅是采取行动,还代表人必须为自已  相似文献   
45.
方娟 《公民导刊》2004,(5):11-12
有的企业不能按时足额缴费的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也给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健康的发展带来不良的影响。目前,劳动保障部门的监察力度和手段还很有限,主要靠企业领导重视,做到自我约束,自我监督。但仅仅依赖于企业自律还远远不够,作为监管部门,他们希望能从法律法规上完善重庆市的养老保险的监管机制,从而从根本上杜绝不参保和欠费的现象,真正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46.
《上海市居住物业管理条例》修订在即,现实中业主自治管理与行政部门强制管理之间的冲突是条例修订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笔者从大量的来信来访中感觉到,随着民主法制意识的增强,业主自治意识越来越强,他们要求获得真正的自治权。  相似文献   
47.
管窥个人主义/集体主义(IC)文化取向的自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我作为一种社会自主性存在,是特定历史和文化的社会建构物。文化在个体形成自我感和自我同一性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以此影响着个体的认知、情感、动机和行为表现等方面。本文在浅析了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简称IC)文化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了不同文化环境中人们的自我概念、自我提升的差异以及生活在多元文化环境中个体文化同一性的特殊表现,并进一步对该领域的自我研究做了简要的评价。  相似文献   
48.
孙云峰  安克娴 《唯实》2005,(9):79-82
自我观特别是自我与社群关系的观点是社群主义与新自由主义争论的一个焦点,是社群主义对新自由主义进行全方位批判的立论基础.泰勒的社会性论题批评原子主义的个人及其权利的优先性观点,探讨个人的同一性和实现个人的可能性.桑德尔从“构成性的自我观“出发,认为“占有性的主体“应是“我们“而不是“我“.麦金太尔则从揭示启蒙主义对道德合理性论证的失败的角度批判了新自由主义的规范伦理,在此基础上阐发了其叙事模式的自我观等等.  相似文献   
49.
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我概念对人的心理健康的影响是直接而密切的。我们提倡客观地认识和接受自我,树立积极的自我概念,以促进个体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0.
感受印度企业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南生 《湘潮》2005,(12):46-50
印度是一个特色鲜明的国家,印度企业文化与中国企业文化相比,既有不少相似之处,更有许多不同之处。所谓企业文化,是指人们在价值理念上对企业制度安排及企业发展战略的认同,是企业全体员工、首先是核心团队的自我约束,是一个企业从创业到发展所形成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它是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