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5篇
  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6篇
工人农民   12篇
世界政治   5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3篇
法律   403篇
中国共产党   103篇
中国政治   188篇
政治理论   38篇
综合类   10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高翔 《法制与社会》2010,(8):190-190
自杀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老年人自杀呈增多趋势。本文旨在通过对老年人自杀原因的描述和分析,提出一些预防或干预老年人自杀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2.
73.
这是三年级孩子的一次班队会。缘起于我近几年来对学生自残自杀现象的思索,也缘起于我们班当时发生的两件事情。如今,孩子们因批评自杀的现象屡见不鲜。事发后,家长往往召集人马涌向学校,各种责难、谩骂向老师奔涌而去。我们不禁感叹:孩子的心理是否太脆弱了?如果我们事先不能引导孩子正确看待批评,那事后的责难又是多么于事无补!而此时我们班萌芽的两件事情,更让我坚定地认为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责任教育、生命教育的迫切性和必要性,于是便有了一个坚强心灵,珍爱生命的班队会。  相似文献   
74.
芦红 《法制与社会》2010,(24):67-68
人寿保险合同中的"自杀条款"在保险领域中,一直都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自杀是否具有可保性的研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理论发展过程。最终,美国法院在自杀可保与不可保的冲突中创制了自杀免责期间制度,并发展成为如今的"自杀条款"。本文重点分析了我国新修订的《保险法》第44条有关"自杀条款"的规定,主要从法学理论上分析复效合同中自杀免责期间的起算点问题以及新增加的但书问题。  相似文献   
75.
陈毅满怀夫妻重逢的喜悦心情,推开李家祠堂大门,眼前只见白花挂在厅堂内,妻子肖菊英全身湿淋淋地躺在门板上。此情此景,令陈毅心如刀绞。他强忍悲痛,将爱妻遗体埋葬在兴国县城平川中学后边的山坡上。那么陈毅美丽的妻子肖菊英究竟是怎么死的呢?  相似文献   
76.
林之松 《民主与法制》2010,(14):44-45,63
病人住院治疗,医院会根据病人的病情设立护理等级,提供相应服务,并收取相应费用。那么,医院护理的职责范围是什么?是否包含确保病人不自杀?  相似文献   
77.
武传家 《法制与社会》2010,(15):181-183
作为一个由学校向社会过渡的特殊群体,大学生正愈来愈多地影响着国家的繁荣和兴旺。但这一群体又是相当脆弱的。触目惊心的自杀数字一次次向我们敲响警钟,大学生自杀数量正呈逐年递增的态势,自杀已经成为大学生死亡的首要原因。因此对大学生自杀行为原因的分析显得尤为重要。自杀行为的发生是生物、社会、经济、心理等多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本文主要从社会心理角度分析了自杀行为产生的原因,以便更好地认识并及早得防范这一社会性问题。  相似文献   
78.
从主观性上来说,死亡可分为意愿性死亡和非意愿性死亡,其中自杀就是一种意愿性死亡行为。本文指出自杀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影响到社会的良性运行。本文主要根据涂尔干的《自杀论》来剖析世界特别是中国的自杀现象,首先讲述了自杀的现状,然后结合涂尔干的理论来分析自杀的原因,最后进行了一些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79.
王雪丹 《前沿》2010,(4):118-120
新《保险法》第43条关于投保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伤残或者疾病的,保险人不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规定是不合理的。本文通过投保人故意制造保险事故与被保险人自杀的保险赔付相比较,并具体分析投保人故意制造保险事故的几种情况,主张不应该将投保人故意制造保险事故的免责条款采用一刀切的做法,否则将与人寿险保障被保险人及其受益人的精神相违背,也对防范道德风险并无实益。  相似文献   
80.
杨某,男,30岁。2006年10月某日自家中出走后失踪,1d后,被人发现躺于一陡峭山坡下,全身多处损伤,无法讲话。经医院抢救治疗无效于入院1d后死亡。因治疗过程中有人反映:其妻对待治疗态度冷淡,急切要求火化尸体,医生检查发现杨某全身多处损伤,颅内有“铁钉”等情况,遂报警。医院检查发现:右尺桡骨远端、右股骨颈骨折;X片提示死者杨某右额部可见条状金属异物,大部分嵌顿入脑组织内,对应部位脑组织严重挫裂伤及脑出血(照片1):CT提示胸腹脏器未见明显损伤。初步调查得知死者平素性格内向,曾先后两次因精神原因住院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