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1篇
  免费   19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8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302篇
中国共产党   16篇
中国政治   53篇
政治理论   17篇
综合类   5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正>职业准入制度与就业歧视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就业歧视要反对,但职业准入无论过去还是未来都必须坚持。日前颁布的《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第五条规定:“曾犯有介绍卖淫罪、强奸罪和赌博罪等四类自然人不得开办娱乐场所或者在娱乐场所从业。”成都律师邢连超和孙雷对此提出质疑,认为该条规定侵犯了公民的平等劳动权,属于对待殊人群的歧视。据悉,两位律师已向全国人  相似文献   
62.
一、人格与人格权的逻辑联系:有"法律人格"之法人有无人格权传统人格权的概念、定义及制度设计,是以自然人为基点而展开的。在中国民法典编纂活动中以及当下人格权法酝酿之时,法人是否享有人格权,法人享有哪些人格利益,法人人格权采取何种立法模式,均是存有争议的问题。对于法人人格权问题的探讨,须从"法人格"着手,即是将作为主体资格的人格与作为精神利益的人格  相似文献   
63.
在普通大众看来,犯罪为什么还有自然人犯罪与单位犯罪之分呢?但对专业人士来说,这其实是一个基本概念。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由于各种原因,自然人犯罪的情况早已习以为常,而单位(包括公司)犯罪的情况相对较少。因为,某个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完全在于刑法的规定。  相似文献   
64.
《破产法》和《合伙企业法》规定了合伙企业的破产能力,而合伙企业由于自身的特点在破产时必然涉及到自然人破产。在合伙企业破产时,法律应坚持"双重优先"的偿还原则,并对合伙人实行有限的免责主义。破产法应同时适用于自然人和企业。  相似文献   
65.
《证券法》对上市公司收购的形式:要约收购和协议收购作出了规定,对收购者主体以投资者这一概念予以界定。理论上讲,投资者应当包含自然人投资者,然而比较我国现有法律法规,自然人投资者能否获得上市公司收购者的法律主体资格却颇值得怀疑。本文结合现行法规与当前证券市场实践,对这一问题略作分析。  相似文献   
66.
作为法律上的一种抽象人格,法人不仅是民事主体,同样可以成为刑事主体。法人犯罪已被正式纳入我国刑法典之中。法人在刑事诉讼中,可以作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同样也可以以被害人、证人、鉴定人、法定代理人的身份参与刑事诉讼,享有其应有的诉讼权利并承担相应的诉讼义务。其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和作用 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67.
析GATS下有关自然人流动的具体承诺的改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琴 《时代法学》2005,3(3):110-115
WTO各成员方针对自然人流动做出具体承诺,这些具体承诺规定了实质内容,构成GATS下自然人流动法律制度的核心。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成为阻碍自然人流动在GATS框架下顺利进行的主要原因,应相应地予以改进:增加承诺部门,扩大部门承诺;扩宽准入的自然人类型,切实保障发展中国家的更多参与;减少限制性条件,增加现有条件的确定性;采用GATS签证制度,订立具体承诺范本。  相似文献   
68.
长期以来,公证机构受理当事人的申请,采用两种方式:一是当事人委托他人代理申办,二是当事人本人亲自申办.但涉及与自然人人身有密切关系的公证事项,如申办遗嘱、遗赠抚养协议、赠与、夫妻约定财产协议、收养关系、解除收养关系、生存状况等公证事项(以下简称涉身份事项),当事人不得委托他人代理申办,应由其本人亲自申办。公证实践中。公证机构均将本人亲自申办理解为亲自到公证处办理为原则.  相似文献   
69.
我国《票据法》于1995年5月颁布,并于2004年8月进行了微小的修改。近年来,虽然我国的票据制度不断地得以完善,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的票据法规范与先进国家或地区的票据法规范之间仍存在明显差距。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票据法》对于票据流通性的限制,二是《票据法》的制度性规定显然多于技术性规定。究其原因在于我国票据法制定之时,市场经济尚处于初级阶段,促使票据机能多样化的基础条件尚未形成。而随着票据法实施十几年来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法制环境的持续改善,客观上亟待《票据法》根据实践需要进行与时俱进的修改。鉴于我国票据法修改的议题涉及面广,我刊编辑部特围绕票据法中的几个基本问题组织了一组笔谈,从票据签章、票据金额、票据无因性、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票据付款人权利义务、空头支票的成因与防范等诸多角度对票据法的相关修改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70.
杨静 《法制与社会》2011,(11):76-78
单位如果实施了刑法分则没有将单位规定为犯罪主体的危害行为,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是否应承担刑事责任,理论和实务上有肯定与否定两种见解。本文持肯定论的观点,同时就否定论者提出的相关理由进行回应,在此基础上就单位犯罪中其自然人承担刑事责任的根据问题进行论述,以从一个更广的角度论证肯定说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