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3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15篇
各国政治   35篇
工人农民   24篇
世界政治   87篇
外交国际关系   69篇
法律   554篇
中国共产党   851篇
中国政治   1346篇
政治理论   357篇
综合类   45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115篇
  2014年   296篇
  2013年   323篇
  2012年   354篇
  2011年   347篇
  2010年   345篇
  2009年   297篇
  2008年   322篇
  2007年   240篇
  2006年   191篇
  2005年   144篇
  2004年   106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依据生态政治本身的系统组成,其价值系统应分为自然-社会-政治价值系统、社会-政治价值系统、政治内系统价值系统。生态政治自然-社会-政治价值系统具有政治化的自然工具价值、政治化的自然享用价值、政治化的自然生态价值(有的学者认为也具有政治化的自然自价值)。在生态政治社会-政治价值系统中,“社会政治化”是问题的关键所在,而“社会政治化”又与“市民社会”、“政治社会”的彼此消长紧密相联。在生态政治的政治内系统价值系统中,则需着重探讨生态政治中的政治主体、政治理论、政治道德、政治规范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是知性直观地理解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还是遵循马克思从人的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基本原则,进而深刻理解马克思的新哲学,这是是否真正理解马克思新哲学的关键,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探讨其现实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13.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位于“三江并流”的核心区域,拥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绚丽多彩的人文旅游资源。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可支配收入的增加、闲暇时间增多以及交通运输条件改善,旅游业已经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应运而生。怒江旅游资源以其原始、生态、神秘、壮美、古朴的魅力吸引着中外游客,特别是2003年7月2日,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科教文卫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7届主席团特别会议上,宣布中国“三江并流”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它的申报成功,提高了怒江的知名度,为怒江旅游经济的腾飞插上了翅膀。  相似文献   
14.
张锋 《政法论丛》2007,(4):69-73
在自然权利的问题上,存在着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尖锐对立,人们遵循着非此即彼的一种思维定势,认为二者水火不容,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即使作为坚守非人类中心主义立场的观察者也不得不承认发达的人类中心主义是实现自然权利的必由之路。贫穷不是非人类中心主义,只有在与自然和谐的基础上实现人类的生态化的富足,才有实现自然权利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山西省国际文化交流画院院长、山西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高级工艺美术师,李夜冰先生是山西省著名画家,他的绘画已蜚声画坛,名扬海外,他曾应邀到英国、日本、香港、澳门等地举办个人画展。2000年,由中国、泰国、马来西亚、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的90位画家,在曼谷举办国际性的精品大展。李夜冰的荷花图《夏韵》被评为金奖,受到评论界和新闻界的高度赞扬。李夜冰1931年出生于河北井陉县一个农家,从事美术创作已50多年,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及国际性画展,并多次获奖。李夜冰对油画、版画、年画、水彩、水粉…  相似文献   
16.
北方游牧民族在长期的迁徙流动生活中,逐渐形成了与自然环境相适应的独特的生态文化。从生态伦理学的视界来审视,游牧生态文化包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这种思想以尊重自然、爱护自然万物,人与自然相互依赖、和谐共处为核心,充分表现在游牧民族的生命观、自然观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观中。就游牧传统文化与现代工业文明相比较,如何扬长补短、扬优弃劣,加快生态文明发展的进程,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7.
体会自然     
《天津政协公报》2002,(8):46-46
  相似文献   
18.
和谐社会是由环境、经济、社会、文化各个层面的具体和谐构筑的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一切和谐的基础。世人把杭州比作天堂 ,主要是杭州拥有独特的地形地貌、自然景观、生态系统、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杭州建和谐社会应从这个基点展开 ,增进人与自然关系的进一步协调 ,促进杭州对“长三角”南翼区域经济的带动能力 ,提升杭州在国内外城市中的地位。杭州人与自然的和谐尚需从四个方面提升。1 建设“长三角”生态支柱钱江流域生态系统是“长三角”最重要的生态支柱性走廊 ,也是“长三角”内部的洁净水源。保护和优化这里的自然…  相似文献   
19.
智者乐水 !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水环境的整治和水污染的治理 ,留下一泓清水 ,可以提高生活品质 ,吸引高素质人才 ,提升城市竞争力。“湖江河溪如画” ,让杭州的美吸引人、留住人与激励人 ,成为了杭州的凝聚力、亲和力和生产力。在“如画的湖江河溪”中和谐创业 ,创造了一个将自然优势与现代产业巧妙结合 ,引领休闲经济潮流的城市 ,展现了一个生活就像在旅游 ,懂得将安宁幸福的感受转化为活力与财富的城市 ,成就了一个以不温不火的态度和风风火火的速度走出了自己的节奏的城市。和谐创业仍然在经验世界中展开 ,理论的思考也不能停滞 :杭州拥…  相似文献   
20.
张辉 《小康》2005,(4):14-16
构建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中有个重要指标,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小康”概念主要从人类发展与自然和谐进行阐述的。衡量是否小康,必须把“生态小康”作为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生态小康”的本质是绿色的、是清澈的、是洁净的、是安宁的、是健康的、是和谐的、是可持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