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3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15篇
各国政治   35篇
工人农民   24篇
世界政治   87篇
外交国际关系   69篇
法律   554篇
中国共产党   851篇
中国政治   1346篇
政治理论   357篇
综合类   45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115篇
  2014年   296篇
  2013年   323篇
  2012年   354篇
  2011年   347篇
  2010年   345篇
  2009年   297篇
  2008年   322篇
  2007年   240篇
  2006年   191篇
  2005年   144篇
  2004年   106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李胜利 《经济与法》2002,(10):27-29
所谓城市公用事业是指其运营限于某一城市,为该城市所有或部分居民服务,提供具有一定公益性的商品或服务的行业,包括有线电视、市内公交、煤气、自来水、集中供热等行业。一般认为其具有基础性、自然垄断性、地域性、普遍服务性等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22.
本文首先从人权的价值论、人权的规范论及人权的事实(实证)论来阐释人权,以求展示人权的不同侧面。在人权的价值论中,考察了人权的目的性价值与手段性价值,并揭示了人权价值内含的三个信念:人的共同性与多样性、人的平等、个人自治理念;在人权的规范论中.分析了人权的三个要素:主体、客体、内容,对人权内容的分析,主要借助于霍菲尔德的权利分析框架;在人权的事实论中,从人类学的角度。考察了人权现象作为一种事实在人的生理与心理上的内在基础。最后,基于对人权的上述理解,反驳了关于“人权谎言论”的观点。揭示了人权的人性关怀与对现世的意义,从而又反过来深化了对人权的理解。  相似文献   
23.
《理论导报》2007,(11):48-48
南昌十七中创建于1958年,是江西省唯一举办有内地西藏班的学校。学校校园面积约70亩,坐落于南昌市城东上海路中段,现有汉藏师生2400余人。建校四十多年来,十七中一步一个脚印,发展成为一所人文环境浓厚,自然景色优美,教育教学质量上乘的省级重点建设中学。  相似文献   
24.
福建自古就有“海为田园,渔为衣食”之说,海洋资源是福建的一大优势。全省海域面积13.6万平方公里,比陆域面积大12.4%;海岸线长3324公里,居全国第二位;岛屿1546个,总面积1400.13平方公里。福建地处亚热带,水质良好,气候温和,发展海洋与渔业经济的条件得天独厚。全省可供养殖的内陆水域面积超过陆域耕地面积。拥有闽东、闽中、闽南、闽外和台湾浅滩5大渔场,海洋生物2000多种,鱼类700  相似文献   
25.
证明标准理论中的“客观真实说”和“法律真实说”是基于相同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基础和相同的现实时空 ,所以在操作层面上得出相同的证明标准是必然的。“客观真实说”与“法律真实说”都趋同于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诉讼证明标准 ,则源于诉讼价值论上的趋同。  相似文献   
26.
人与自然共处在地球生物圈的同一体中,人类的繁衍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大自然,必须以大自然为依托,因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显的犹为重要。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高度统一。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我们必须发扬民主、提倡、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建立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实现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有机统一,进一步开发人与自然更加自觉的和谐状态,重新认识和理解自然规律,重新反思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树立"天人合一"的协调发展理念,在更高的科技水平上取得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7.
本文从工业文明的解构和生态文明的建构两方面来研究深层生态学桂冠诗人加里·斯奈德的生态文明思想。工业文明的解构是指对工业文明的批判,目前人类文明(工业文明)所面临的困境,主要体现在远离地球和过度开采这两方面。生态文明的建构是指斯奈德为工业文明所面临的问题寻找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28.
朱世洪 《人权》2006,(3):27-29
一、我国罪犯人权保护的现状罪犯人权是指被法院判处刑罚的罪犯依其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所享有或者应当享有的权利。从自然属性上讲,罪犯虽然被法院判处了刑罚,但他(她)仍然是人,因此,罪犯仍然享有人权。从社会属性上看,罪犯是由于自己的犯罪行为(在很多情况下,犯罪是严重侵犯人  相似文献   
29.
金眉 《法学》2010,(12)
婚姻法司法解释(三)草案第2条之所以引起学界广泛关注的根本原因在于:近些年来,司法实践中出现了多起夫妻一方将共同财产赠与婚外同居者的案件,而各地法院在认定赠与行为是否有效的问题上未能做到同案同判。显然,最高法院的初衷是想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来结束这种混乱的局面,以实现司法的统一。对此当然值得肯定,但若将该规定推而行之,恐怕司法是统一了,而更大的混乱则在后面。  相似文献   
30.
道家的“道法自然”是道家自然哲学的总纲,是一个内涵深奥的命题,它在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同样有着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