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70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16篇
各国政治   52篇
工人农民   55篇
世界政治   135篇
外交国际关系   102篇
法律   716篇
中国共产党   1223篇
中国政治   1826篇
政治理论   470篇
综合类   56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167篇
  2014年   439篇
  2013年   473篇
  2012年   512篇
  2011年   477篇
  2010年   487篇
  2009年   407篇
  2008年   435篇
  2007年   283篇
  2006年   243篇
  2005年   187篇
  2004年   157篇
  2003年   129篇
  2002年   110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71.
872.
环境法与自然资源法的融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杜群 《法学研究》2000,(6):119-128
环境法与自然资源法具备趋同的法律保护客体———环境和自然资源、共同的法律调整对象———生态经济社会关系、相互融合的法律调整方法———立法模式 ,因此 ,环境法与自然资源法应当融合而成为一个法律部门。  相似文献   
873.
基于对理性形而上学和国民经济学的批判性反思,马克思超越观念论自然哲学和旧唯物主义自然本体论,阐明自然与社会相互渗透、同构互塑的动态辩证法,揭示出现实自然界的感性基础、人化本质和社会历史内涵。在“哲学—经济学”的总体性视野中,马克思深入考察自然史与人类史交融互构的物质生产过程,指证人与自然分离对抗的资本主义根源,提出“人—社会—自然”协同发展的共产主义方案。感性、人化、历史三重维度内在贯通、相互勾连,标志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生态哲学新视域的开启,为洞穿生态危机的深层历史成因提供了方法论支撑,对人类生态文明新形态的开创具有重要的启示性意义。  相似文献   
874.
张一兵 《理论探讨》2001,46(3):23-27
在<否定的辩证法>中,如果说第三部分的第一章是围绕康德实践理性批判所作的道德哲学讨论,那么第二章,阿多诺的讨论则是在历史哲学中围绕黑格尔客观的普遍世界精神观念而展开的,关涉中心是世界历史与自然历史的关系性研究.这同样是一个范围宏大的理论视域.阿多诺的理论着眼点在于,对于个人来说总是客观优先的自发性事实总体与真实世界历史的关系.在这个初成于1932年的思想片断中,我们可以看到阿多诺通过黑格尔哲学的中介对马克思历史哲学的深入反思.  相似文献   
875.
运用扎根理论,采用网民对宁波公务员错时工作政策评论的案例,对网民政策态度的形成进行了探索性研究。通过对网络评论帖进行编码分析,本文发现“印象”和“比较心理”在网民的政策态度形成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印象主导网民的政策认知,比较心理催生政策情绪;通过进一步讨论,提炼出“政策认知定势”和“政策沉淀”概念,认为“政策认知定势”和“政策沉淀”分别是导致网民政策认知偏差的主客观因素。文章还初步归纳出网民政策态度形成过程模型和网民政策态度形成的影响因素模型。  相似文献   
876.
[人物介绍]郑永利,南宁市正元子平自然养生会所董事长、中国-东盟郑氏国际商会筹委会副主任、广西南宁领创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广西民营企业商会副会长、南宁市健康养生协会副会长。  相似文献   
877.
郁乐 《前沿》2010,(9):153-155
文章认为,将马克思主义理解为人类中心主义,并批评马克思对自然的态度,是对马克思主义与人类中心论的双重误解;文章分析了马克思自然概念的相关论述,阐明了马克思自然概念的双重含义,澄清了在人本主义自然观视野中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的关系;人与自然辩证统一关系思想超越了传统的人类中心论与西方环境伦理学的非人类中心论,为认识与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奠定了基础。以此为基础,本文初步呈现了马克思环境伦理思想的核心观点,为推进中国的环境伦理学奠定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878.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呵护人的好奇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为何出不了创新型人才?这其实是一个看似简单、实际极为复杂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关涉面实在太广,不仅与学校教育自身的问题有关,而且与社会关于人才的观念、用人制度、家庭教育等种种因素都存在密切的联系.在此,我打算仅就学校教育与人的潜能开发间的关系,略微展开,希望能够从教育本体功能层面,来反思现行学校教育制度中相关的核心问题,以期引发人们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879.
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构想,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和谐社会的蓝图。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社会作了初步描述,认为共产主义“是人和自然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1](第120页)。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倡社会和谐”,“是关于未来社会的积极的主张”。但是,“这些主张本身还带有纯粹空想的性质”[2](第304页)。按照马克思的设想,共产主义社会是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展基础上的,阶级差别、…  相似文献   
880.
文叶飞  罗翔  王玲  龙强 《当代贵州》2010,(9):100-103
独具特色的喀斯特自然人文景观,让黔西南有了"山水长卷,中国金州"的美誉。其中,"水墨金州"体现了精神领域和物质领域的双重定位和四层含义。物质领域是指自然风光和物质资源,精神领域是指人文风情和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