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11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8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 毫秒
31.
32.
宪法中的公民图像包含了政治性、社会性、自然性三种属性,三者之间的消长变化在引领基本权利不断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宪法变迁。我国宪法对公民图像的反映,经历了突出政治性、兼顾社会性,降低政治性、提升社会性,弱化政治性、突出社会性且关注自然性三个阶段。公民图像在基本权利中的反映,展示了基本权利立法保障的进步与缺失,同时也昭示了基本权利立法保障的文化价值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3.
张宇钟 《行政与法》2001,1(1):50-52
领导影响力来源于领导者的素质、信念、理想和行为等,是一种自然性影响力,不具有强制性,它对被领导者的影响作用是内在的和持久的。管理影响力具有强制性,由强制性影响力和自然性影响力所组成的影响力,不是领导影响力,而是管理影响力。随着领导与管理概念的区分,有必要正确认识领导影响力及其与管理影响力的差别。正确认识领导影响力有助于领导科学等学科顺利发展,有助于人们正确使用领导影响力,也有助于进一步明确领导者应具备的素质。  相似文献   
34.
马克思社会分工理论是以唯物史观为基本方法,具体体现为抽象性和现实性、自然性和社会性、肯定性和批判性的二重逻辑交织并存的科学分工理论。首先,社会分工是抽象性分工和现实性分工的逻辑交织,这是马克思社会分工理论所存在的两种样态;其次,社会分工是自然性分工和社会性分工的历史统一,这是马克思社会分工理论所体现的两重维度;最后,社会分工是肯定性分工和批判性分工的价值并置,这是马克思社会分工理论所具有的两个侧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