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6篇
中国共产党   88篇
中国政治   115篇
政治理论   33篇
综合类   3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31.
1920年8月13日、9月16日,远在法国巴黎南郊蒙达尼县城的蔡和森,两次写信给毛泽东,对事关中国前途的几个"大要"问题,谈了他的认识和主张,留下了宝贵的思想精华。两封信的写作背景蔡和森,湖南双峰县人。1895年5月30日生于上海。复姓蔡林,名和仙,字润寰,号泽膺,学名彬,又名和森。1913年秋,蔡和森进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该校前身为南宋时期张栻创办  相似文献   
232.
《学理论》2017,(5)
半书院制是在实践中探索出的一条新型高校学生公寓管理工作模式。浙江中医药大学富春校区在学生办事大厅的建立和运营、"三长一员"的配备、学生干部的培养、党建团建、养成教育、第二课堂、社团活动和特色活动教育模块的相互配合下,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国情校情的学生公寓管理新路径。  相似文献   
233.
《学理论》2017,(7)
书院教育是明代贵州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动态发展中呈现蓬勃之势。受阳明心学风行天下的影响,书院创办的数量日益增多,办学者也有不少来自阳明后学群体,讲学的内容更是围绕心学展开,这成为贵州书院教育的一大特色。书院的广泛活动对贵州地域文化发展贡献颇大,地方士人文化水平大为提高,地域文化内涵也得到深度的拓展和丰富。  相似文献   
234.
平凉有书院始于明初.在明清两代,平凉境内先后创办了13所书院,其中影响较大的有7所. 阿阳书院 明宪宗成化十一年(公元1475年),知州祝祥在静宁州城隍庙西创建陇干书院,不久即废.至清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年),静宁知州黄廷钰复建陇干书院于州署东侧,即今静宁县委所在地.院门向南,有“正谊堂”“托素轩”“洗心亭”等建筑.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知州王烜捐资置学田,重修陇干书院.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知州王赐均用700重金买田数十亩,建“亦乐园”,改陇干书院为“亦乐园书院”.他亲自教授,又捐资以供膏火,一时间,士子云集,文风大变.至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知州余泽春补修后,更名为阿阳书院.  相似文献   
235.
近年来,国内不少高校进行了书院制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在创新学生教育管理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和经验。文章结合学校实际,从地方高校的视角,对书院制改革和建设的价值旨归、目标路径、运行机制、方法内容等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以期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创新提供理论与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236.
董晋锋 《先锋队》2015,(8):44-45
"讲诚信、提素质,讲道德、树形象,讲法律、有规矩",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企业员工层面的最高价值体现。这也是晋煤集团"1·12"会议上,党委书记、董事长贺天才对当前形势任务教育工作的要求。在古书院矿,一场以"四讲四促三统一"为内容的主题教育活动正在蓬勃开展,广大干部员工正以统一的思想、统一的精神、统一的意志,投入企业新一轮改革发展大潮中。讲诚信,促素质提升言忠信,行笃敬。耿伟全,古书院矿综采二队检修班副  相似文献   
237.
刘梦溪 《北京观察》2014,(11):66-69
正当代文化价值理念的建构,亟须填补的,就中国传统这一块,我讲的以"敬"来带领的这些价值理念,包括诚信、忠恕、仁爱、知耻、和同等,应该是最重要的亟待填补的精神价值。国学概念的渊源与流变"国学"这个概念中国历史上就有,《周礼》、《汉书》、《后汉书》、《晋书》里面,都有"国学"的概念。唐代也有,庐山下面有个白鹿洞书院,这个书院最早是在南宋朱熹把它建成为当时的"四大书院"之一,但是在朱熹之前,这个地方不叫白鹿洞书院,而是叫"白  相似文献   
238.
, 《理论导报》2012,(11):I0011-I0011
宁都县固厚中学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学校,前身是宁都五大书院之一的仁义书院,创建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学校地处固厚河中心的小岛上,四面清水环绕,岛上绿树成荫,是办学求知的理想场所。学校现在共有学生,1148人,教师50人,省骨干教师1人,中学高级教师11人。学校继承和发扬百年书院的优良传统,重在修身育德.明理达义,走出了一条具有书院特色的办学之路。学校连续8年教育教学质量名列全县前茅。其中陈如意获2011年高考县文科第一名,张东成同学获2009年中  相似文献   
239.
陈鲁民 《唯实》2012,(7):95-95
《钱氏私志·宋相痒》记:"宋相痒居政府,上元夜在书院读《周易》,闻其弟学士祁,点华灯,拥歌妓,醉饮达旦。翌日,谕所亲诮之云:‘相公寄语学士,闻昨夜烧灯夜宴,穷极奢侈,不知记得某年上元,同在某州吃齑菜煮饭否?’学士笑曰:‘却须寄语相公,不知某年某月在某处吃齑菜煮饭是为什么底?’"  相似文献   
240.
周琍 《求索》2006,(10)
清代,政府积极支持书院的发展,同时鼓励富商进行捐助。清代广东盐商实力较雄厚,在经济地位上仅次于行商而居于第二。由于经济地位的突显,盐商子弟取得特别的商籍。盐商们很注重对子弟的培养,同时也是作为报效社会的一种方式,对广东书院的创设积极投入,使广东的书院获得了长足发展。而广东书院的发展,对岭南的文化教育起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