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5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5篇
各国政治   108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251篇
外交国际关系   475篇
法律   156篇
中国共产党   816篇
中国政治   419篇
政治理论   191篇
综合类   137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184篇
  2013年   146篇
  2012年   217篇
  2011年   296篇
  2010年   194篇
  2009年   192篇
  2008年   191篇
  2007年   150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116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坚定的政治信仰,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当前由于市场经济的弊端和改革攻坚期出现的疑问以及多元价值观的冲击等原因,造成我国政治信仰缺失问题的存在。本文从政治信仰危机在苏联剧变中的作用这一视角探讨其对我国政治信仰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72.
<正>对于俄罗斯和中国来说,2015年都有着特殊的意义。一直持续的内容丰富的双边议事日程,无论是政治日程、经济日程,还是人文方面的日程,都将通过对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70周年的联合庆祝而得到补充。俄中两国首脑做出的相关决定,也已在顺利实施当中。双方确定了庆祝活动的计划,其中的核心活动是两国首脑的互访: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5月9日在莫斯科出席苏联人民在1941年—1945年伟大卫国战争中取得胜利的"胜利日"庆祝活  相似文献   
73.
在苏共领导人的错误支持下,苏联理论界抛弃历史唯物主义原则,以抽象人道主义思想解释社会历史问题,引发历史虚无主义逆流。自由派分子借历史评价人道化丑化苏共领导人形象,以历史反思为由否定苏联社会主义道路,在历史禁区公开化运动中为苏联历史翻案。历史虚无主义瓦解了社会主义的合法性基础,动摇了马克思主义的领导地位,引发苏联意识形态全面危机。苏联共产党在对待历史问题上教训十分深刻,对我党具有重要的警示价值。  相似文献   
74.
提起克格勃,世人并不陌生,知晓这是苏联的一个国家安全机构,是这一机构的全称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俄文缩写词"КГБ"的中文音译。然而,由于这一机构的特殊性和高度保密性,在相当长时间里,世人对它深层次的情况仍缺乏详实而准确的了解,比如,本文所要阐述的克格勃第五局的相关情况就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75.
《党史文苑》2013,(12):27-27
1947年12月,毛泽东根据人民解放军已经转入全国规模的进攻、国共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的形势,指出“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它必然走向全国的胜利”。为了及时向苏联通报中国人民粉碎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必胜信念和建立人民政权的构想,争取苏联的理解与支持,毛泽东曾多次考虑去莫斯科,“就政治、军事、经济和其他重要问题同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同志们商量和请教”。但由于中国革命的迅速发展,毛泽东一直不能脱身成行,中共中央遂决定由刘少奇作为中共中央代表于1949年5月秘密访问莫斯科。  相似文献   
76.
正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战略格局进一步调整,大国关系加速演变。在国际关系行为体不断增多、全球议事日程日益复杂的当下,传统大国关系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明显下降。目前,俄美关系已难以像冷战时期的苏美关系那样对国际战略格局产生全面而决定性的影响,但仍在诸多因素影响下不断演进,并经常表现出意料之外的"戏剧性"。近年来,俄美关系不仅未能延续梅德韦杰夫和奥巴马首任时期  相似文献   
77.
孟昭庚 《党史纵览》2012,(11):41-44
一1957年11月17日的莫斯科刚刚下过一场大雪,整座城市银装素裹。早上8点刚过,在莫斯科的数千名中国留学生和实习生便从四面八方陆续赶往位于列宁山上的莫斯科大学大礼堂。前一天晚上,莫斯科各大学的中国留学生接到通知,第二天上午全体同学在莫斯科大学主楼的大礼  相似文献   
78.
张树华 《红旗文稿》2012,(20):28-32
20世纪七八十年代,苏联社会出现危机。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继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先后打出了"民主化、公开性、改革与新思维"等口号,在不到6年的时间里,搞乱了苏联社会、搞垮了苏联经济、瓦解了东欧社会主义阵营。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联总统一职,这也意味着统一的苏联国家不复存在。以叶利钦为代表的激进自由派掌握了俄罗斯的国家大权。1992年开始,国家解体、政权更迭、制度更替,在西方势力的支持下,一场以"私  相似文献   
79.
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急需国际方面的援助.先后在西北、西南、沿海等地建立了多条国际援华大通道,其中西北国际援华大通道建立的时间较早、持续时间最长,其建立和发展与当时的共产国际和苏联有着直接的关系,也与时在延安的中共中央有着重要的联系.甘肃,是这条大通道不可或缺的重要支点.大量军事物资、还贷物资的转运和与苏联之间人员的往来,无论航空还是陆路运输,甘肃都是必经之地,尤其是省会兰州,成为中苏空军重要基地和物资转运中心,在国际援华大通道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0.
《理论与当代》2014,(7):57-57
正陈曙光在5月8日的《人民日报》上撰文指出:在国际话语场,一些西方学者对"中国模式"存在误读与偏见。出现这一局面,除了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偏见和形形色色的政治企图之外?不理解"中国模式"的特质也是个重要原因。"中国模式"不是"苏联模式"的衍生品,不是"西方模式"的翻版,而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创造"。"中国模式"既有确定性的一面,也有开放性的一面,是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