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0篇
外交国际关系   7篇
法律   17篇
中国共产党   43篇
中国政治   78篇
政治理论   19篇
综合类   3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邓立勋 《湖湘论坛》2003,16(6):86-88
从魏晋南北朝起 ,中国文人无不受到儒、释、道三家思想的影响 ,只是各自的因缘导致程度不同而已。而苏轼则是一个最为典型的人物 ,在他的思想中 ,儒、释、道三家无疑都占有极重要的地位。谈到传统文化对苏轼思想的影响 ,可以说儒、释、道三家皆有。从苏轼的家世来说 ,苏轼之父苏洵 ,虽始终未得功名 ,但却以儒业终身。他为人正直 ,学识宏通 ,对苏轼兄弟影响很大。苏轼之母程氏 ,虔诚奉佛 ,但又颇有儒家节义。来自家庭的早期教育对以后苏轼思想性格之形成无疑是起了定势作用的。概言之 ,苏轼早年所受的儒家思想教育和所立下的济世救民之志 ,决…  相似文献   
112.
曾长期居于世界前列的中国文学,为人类的进步奉献了自己的珍藏,对亚洲特别是对东北亚产生过尤为深钜的影响。这种影响,接受国日本的学者比之为“阳光”。日本填词之学,就是直接吸取这“阳光”而诞生的新兴文学样式。明治时期是日本词学的黄金时期。森槐南是这一时期“首屈一指”的词人。他突破传统观点的束缚,卓然特立地追摹苏轼、辛弃疾而进行新人耳目的创作:拓展题材,以词悯农;冲决体式,以词代柬;新变手法,以词畅怀。同时,他还在理论上崇尚苏轼、辛弃疾:独表心志以接武东坡;比拟苏辛如天孙织锦;标举作品为推称范例。这些别开生面之举,不仅在日本填词史上具有重大功绩,而且在中日文学关系史上也是值得重视的一页。可惜至今对其研究者为数寥寥。  相似文献   
113.
平素喜读书,常读古书。从古人的诗句和观点中,可以看出读书的重要性——读书是人生中必做的事情。古人读书有很多的方法和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唐代颜真卿《劝学》有诗云:"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年轻时不知道要  相似文献   
114.
115.
何晓苇 《求索》2013,(11):68-70
王安石变法以理财为中心,变革天下法度,旨在富国强兵。这与苏轼裕民的政治价值及其治国方略产生了尖锐冲突。苏轼认为,"裕民"理应成为变法之归旨,它是一个义蕴丰富而深广的概念范畴,与"富民"有别。"裕民"既涵盖了执政的举措在御民、抚民,于民以宽仁、宽缓,又统摄了治国"富民而措刑"的"民德归厚"之根本价值。苏轼认为,王安石变法"急於有功而贪富强",有病民、贫民之弊,乃至败坏天下之风俗。裕民作为苏轼政治理念的核心价值,贯串于熙宁前后苏轼的诸多思想言论和政治主张当中。裕民之道与富国之法也成为王安石变法的核心争论。  相似文献   
116.
苏轼治时疫     
崔洁  黄海涛 《党课》2020,(6):90-91
苏轼在地方任官时,曾以“圣散子方”治时疫,后来,他将这个方子传给了庞安时,庞安时将其记录在他所著的《伤寒总病论》中。苏轼一生与杭州有着不解之缘。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苏轼出任杭州通判,18年后,也就是元祐四年(公元1089年)。  相似文献   
117.
刘继兴 《政府法制》2014,(21):42-43
矿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极其重要的能源之一,如今矿老板已成为巨富的代名词.有趣的是,历史上有两位超级大文豪都开过矿,他们就是李白和苏轼.名满天下的大诗人李白究竟以什么为生?千百年来一直是个谜.其实在生活中,他并不靠卖诗稿为生,也非富家子弟.从他的诗中可推测出,他曾开过铜矿和铅矿,且自运自贩铜铅矿石,长途跋涉,其乐陶陶.  相似文献   
118.
周玲 《廉政瞭望》2021,(7):61-61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三苏在文坛上留下辉煌的一笔。到底是什么样的父亲培养了这样优秀的儿子?三苏祠一块饱含感叹的"是父是子"廉政牌匾,向人们讲述着苏洵的育子故事。名字背后的寄托当一个婴儿降生,父母会为他取名,期待孩子健康成长、茁壮成材。早年,苏洵和程夫人育有二女一子,后一儿一女夭亡,因此苏轼、苏辙出生后,苏洵夫妇对他们的培养非常重视。  相似文献   
119.
"乌台诗案"后,苏轼先后被贬黄州、惠州、儋州。尽管处境险恶,生活艰难,但是苏轼仍然一如既往地体察民生疾苦,为当地人民做了许多力所能及的事情,与当地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在他的诗文中有充分的表现。  相似文献   
120.
词发展到北宋中期,苏轼及其弟子对词诸方面进行了新的诠释,其突出点是表现在词的同体异用,主要点是对词之传统性的反动,有意识地破坏词体的固有特点,更多的是引导词体对诗体的认同.以诗为词,古今均有探讨,多是从创作手法、艺术风格、文体递变等处比照分析,在词的文本方面用功甚深.而词的同体异用现象的产生,是与苏、黄等人对词体定位、有意识地引导和创作分不开的,是他们促使词体的雅化和开放,以及回避诗歌创作诸种因素合成作用的结果,具有一定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