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1篇
  免费   18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267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49篇
政治理论   9篇
综合类   6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91.
徐炳 《中外法学》1985,(5):25-30
<正> 英美法是与大陆法并立的两大资产阶级法系之一。虽然这两大法系在本质上都是体现资产阶级意志的法,没有多少不同,但是,它们都有各自的历史发展传统,在形式上和技术风格上却有各自鲜明的特点,形成了鲜明的差别。大陆法常被称之为成文法,即大陆法系的法律规范是通过立法文件表现出来的。英美法常被称之为不成文法,因为英美法的主要法律规范,或者说,相当多的法律规范不是通过立  相似文献   
392.
受贿罪立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陆法系、英美法系和中国大陆对受贿罪的规定各有特点,大陆法系一般在刑法典中规定受贿罪,注重体系性,英美法系则以单行立法规定,具有实用性。我国刑法对受贿罪的规定在某些方面同于大陆法系,但在罪名的完善和详备方面不如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在犯罪构成的严密性和科学性方面更是差别较大,客观上不利于对受贿罪的规制,不利于加强吏治建设,应当改进。  相似文献   
393.
周菁 《天津律师》2002,(2):34-36
证据采纳规则所要解决的主要是证据的可采性问题,它主要是规范在何种情况下取得的何种形式的证据才能进入案件的审判过程,具有证据能力,成为证明案件事实的依据。英美法上主要的采证规则有传闻证据规则、最佳证据规则、意见证据规则、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相关性规则。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证据逐渐在证据领域占据一席之地,但是这种高科技证据在采纳上与传统证据规则产生了冲突,  相似文献   
394.
信赖利益一词源干大陆法的损害赔偿制度和英美法上的违约救济制度。学者们对信赖利益的理解存在很大分歧。本文通过对信赖利益一词在比较法上的观察及概念间的逻辑关系分析,认为,信赖利益并无客观的利益状态,其内容实质是综合的利害得失关系。通常意义上对信赖利益概念的解释,是理论上的误会。  相似文献   
395.
<正>叛国罪在本文中指的是一类罪,不能理解为我国刑法分则第一章中具体的“背叛祖国罪”。叛国罪作为严重危害国家生存安全的一类犯罪,在世界各国的法律中都几乎无不例外地规定予以严惩。  相似文献   
396.
论惩罚性赔偿在我国的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美法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变革及发展趋势对于我国建立完善惩罚性赔偿制度提供了思考的空间和可资借鉴的地方。我国现行法律确立了惩罚性赔偿制度,但存在一定缺陷,实施效果不尽如人意。  相似文献   
397.
英美法上 ,按揭 (mortgage)是一种单一的担保方式 ,它在法律属性方面不同于大陆法上的抵押和质押 ,却类似于其让与担保。中国大陆的“按揭”一词来源于英美法 ,但它经过我国实践改造以后 ,本质上已经突破了英美法上按揭的涵义界限 ,从而成为我国一种将买卖、贷款 ,担保等紧密结合而设立的新型交易方式。文章最后指出 ,我国的合同立法有必要适时地将按揭合同类型化、固定化为一种新型的典型合同。  相似文献   
398.
李卓 《法国研究》2004,(2):157-166
法律与金融发展及经济增长之间的联系是在金融发展理论演变的过程中出现的,是金融发展也是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399.
以比较法教育作为办学方针的东吴大学法学院,在近代中国法律教育史中享有很高的地位,历来为学界关注。但至今的研究都没有注意到该校在比较法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例如教员的缺课、学生对教学方式的诟病、比较法课程数量的锐减等,这些现象实际是西方法律教育移植后逐渐本土化过程的反映,也是中央与地方教育自主权博弈的结果。比较法课程重要性的降低,教育部及司法院对法学院发展的限制,兼职教员微薄的薪资,都对比较法教学产生了重要影响。解析东吴大学法学院比较法教育发生转变的原因,为反思民国法律教育的得失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