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25篇
工人农民   7篇
世界政治   18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18篇
中国共产党   40篇
中国政治   78篇
政治理论   20篇
综合类   19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董国俊 《理论学刊》2012,(12):125-128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中的"hallucinatory realism",应译为"虚幻现实主义"。莫言小说的虚幻叙事与"真实"细节形成同构关系,这表征出他文学创作的重要特色。莫言笔下的"高密东北乡"与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县"、马尔克斯的"马孔多镇"一起,在世界文学版图上正展现着自己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22.
陆幸生 《新民周刊》2012,(49):90-90
但愿,莫言获奖,书界盈利,这结果就比较"登对"。只是,谁知道呢?莫言获奖,天降商机,出版社大热,纷纷增购纸张,加快印刷速度,俨然套装,零星散卖,抓紧上市,都是题中应有之义。应了相声里的一句话:有钱不赚,脑瓜子有病。  相似文献   
23.
声音     
《南风窗》2012,(22):12-12
"我不知道,我从来不考虑这个问题……我现在压力很大,忧虑重重,能幸福么?"——莫言本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面对央视记者"你幸福吗?"的提问,做出如上回答。过去几天被媒体围攻采访的莫言,笑称最希望"结束采访"。  相似文献   
24.
编与读     
《新民周刊》2012,(41):6-6
《四川有个苏富比》(2012年第40期)这篇文章中有几个细节可以深化。1."国家工商总局只有几百人的队伍",应指"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只有几百人的队伍。"2."到了2008年初,商评委面临着案件审理周期长达13年、待审案件达5.8万件的艰巨任务"——这种情况通常只会发生在以下特殊情况中:一个商标申请从商标局的审查如被驳...  相似文献   
25.
燎原 《南风窗》2013,(13):56-62
从混在风月场所的"林小雨",到逐步成长为网络时代里,被戴上维权、民主和自由光环的"叶老师"、"叶斗士",但叶海燕的蜕变,在骨子里终究没有完成,以至于在5月30日后,她成为了众人所知的"叶一刀"。有个男志愿者跑过来说,"燕姐,你就是当年的刘晓庆,天下所有男人都想上你,连女人都想上你!"叶海燕听闻,哈哈大笑。  相似文献   
26.
王笑红 《检察风云》2012,(22):82-83
诺奖组委会请莫言推荐一部自己的作品,他推荐的是今年5月才在瑞典翻译出版的《生死疲劳》,"因为这本书比较全面地代表了我的写作风格,以及我在小说艺术上所做的一些探索……"给一位师兄打电话,本来是要谈谈他的书稿的事情,结果还没等我开口,身为法学教授和文学青年的师兄先表达了一番对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激动之情。他和莫言一样是从最落  相似文献   
27.
微天下     
《南风窗》2013,(6):15-15
@苏渝:一直不关心政治,觉得那是政客的事,然而有一天,一个学生问我,"老师,什么是政治?"突然把我问住了。带着惭愧,仔细查阅了这个词的定义和解读,得出的结论竟吓了我一跳:政治就是权力人如何用权力治理百姓。假如一个人连别人怎么整治自己都不关心,都无所谓,是否意味着自己甘愿被奴役?个何@作家陈岚:中国教育只有一种:成功教育。为了成功,给孩子技艺培训——从钢琴xx级到奥数到补习班,都还  相似文献   
28.
周衍学  北风 《侨园》2012,(11):36
北京时间10月11日19时,瑞典诺贝尔委员会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为中国作家莫言.莫言因此成为中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本土作家,值得我们高兴和骄傲.中国作协发来的贺词赞道:"莫言的获奖,表明国际文坛对中国当代文学及作家的深切关注,表明中国文学所具有的世界意义.希望中国作家继续勤奋笔耕,奉献更多精品力作,为人类的文化发展作出新的贡献!"对自己获奖,莫言并没有"忘乎所以",他以一颗平常心面对"突然"到来的惊喜.  相似文献   
29.
苏忠基是一名"摩的"司机,在暮色迷漫的黄昏,他会骑着摩托车在城市四处揽客。这个行当卑微又辛苦,而且充满危险,但于苏忠基这个80后文艺青年来说,却是他解决生存问题最简单又直接的方式,没有时间限制,没有路线规定,一切以客人的目的地为目标,更是他深入社会,体验底层社会生活的职业之一。"载客很自由,投入低,却也充满危险性。"他说。原来他曾在载客过程中遭遇过抢劫,有一天晚上,他载着两个年轻人到城郊,停车的地方黑灯瞎火。在他等着客人付车费时,那两个小年  相似文献   
30.
达明 《党政论坛》2013,(20):15-15
马悦然先生是诺贝尔奖评委中唯一深谙中国文化、精通汉语的汉学家,也是诺贝尔文学奖18位终身评委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