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25篇
工人农民   7篇
世界政治   18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18篇
中国共产党   40篇
中国政治   79篇
政治理论   20篇
综合类   19篇
  2022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夏爱华 《中国工运》2012,(12):56-56
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是中国文坛的一件大事,是中国文学的一大幸事。 但要说莫言能够代表中国文学,那就太牵强了。关于这个问题,莫言说:"我个人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是一件好事,但我觉得我没有权利代表中国文学。当然,得奖会在一段时间内让世界的目光更多关注中国当代文学,应该会发挥一些比较积极的作用。但这个作用也不可高估,因为文学是一个相对落寞的领域,不可能像电影或其他的媒体,能够吸引那么广大的观众。"  相似文献   
72.
莫言的小说存在着感觉崇拜倾向。在莫言笔下 ,感觉不仅是小说描绘的内容 ,也是作者完成叙事的手段。他注重感觉、崇拜感觉有着深刻的意识形态目的 ,就是要借感觉的相通来完成对历史断裂的弥补。  相似文献   
73.
2012年10月17日《工人日报》刊登张海英的文章,最近,央视推出“你幸福吗”大型调查采访活动引发了许多议论。面对同一个问题,出现了千奇百怪的答案。莫言对幸福的理解是,什么都不想,一切都放下,身体健康,精神没有什么压力。这虽然不是对幸福的标准解释,但是却比较真实,也切近现实。也就是说,尽管幸福在很多人看来很抽象,但如果从身体、精神等角度来分析,还是可以说清楚什么是幸福以及一个人究竟幸福不幸福。这是莫言“幸福论”引发共鸣的原因之一,即幸福既抽象也可以具体。  相似文献   
74.
于红珍 《理论学刊》2014,(3):123-127
"作为老百姓写作",不仅仅表明莫言的立场和写作态度,也是莫言"自我"追寻持之以恒的结果。莫言不断地解释"作为老百姓"的蕴涵,并对批评界的误读作出修正,是以"老百姓"为自我文化身份的指称,以此来建设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和主体意识,完成自我认同的选择与建构。"作为老百姓"让莫言在文学创作中有着自由的调适度,既能充分实践对社会的批判,表达自己的声音,又能实现自我的批判,救赎自我。  相似文献   
75.
正编者按: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76.
解非  晋娜 《支部生活》2014,(2):43-44
在重大场合,莫言总是西装笔挺,而私下里他还是喜欢穿中式唐装。他走路很急,风风火火。在接受记者专访时,他显得很随和,十分配合地协助记者装上了微型麦克风,调整座位时还不忘把自己的茶整齐。"没有具备一定价值的作品,也就谈不上具备一定价值的作家",这是翻译家卞之琳先生在他翻译的《莎士比亚悲剧四种》出版引言中写的第一句话。尽管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已经过去了一年,但他仍然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莫言本人对很多看起来显然是"过度解读"的评论似乎并不介怀,他只是喜欢自己的文学世界。  相似文献   
77.
周海洋 《当代思潮》2012,(11):24-26
距离10月11日莫言获得诺奖,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但是因为莫言获奖而在国内掀起的“莫言效应”才刚刚开始,这从全国各大书店莫言的图书被抢购一空就可以看得出来。而对于莫言的老家山东高密来说,“莫言效应”正渐入佳境,一系列围绕莫言所做的文章,正逐渐拉开序幕。  相似文献   
78.
蔡华 《当代思潮》2012,(11):48-50
苑纪久老师是文坛老前辈,今年80岁高龄。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他的心情一定极为独特,一定百感交集,因为,莫言在保定入伍当兵的时候,莫言在还是文学青年的时候,莫言在为接踵而至的退稿信苦恼着的时候,苑老师正在保定《莲池》杂志主政编辑部工作。他与莫言之间有着怎样的故事,这一定很有意思,是独家新闻。记者在莫言获奖喜讯传来不久采访了苑纪久老师。  相似文献   
79.
范玉刚 《人民论坛》2012,(30):74-76
莫言获奖与中国今日的国际地位有关。但若以此证明中国文学的崛起,则仍难以摆脱东方主义的窠臼,仍没有摆脱被看的心理,是缺乏文化自信的一种表现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于2012年10月11日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辞是莫言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作为中国籍作家,莫言获奖的消息让国人无比振奋和自豪。应该说,诺贝尔文学奖是中国文学界的一个梦想,也是全体中国人的梦想。莫言获奖为当代中国文学提供了新的信心,这毕竟是对作  相似文献   
80.
10月影坛,因莫言成为首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而冲淡了十月围(电影)城战绩不佳的窘境。攀缘一下,笔者曾有幸在饭桌上坐在莫言身旁,那是影片《红粉》的一次研讨会后。他没有像自己曾描绘的吃起饭来奋不顾身,话也不多,只是很留心地听别人说,但一开口,又往往很逗,却明显不是有意的,也就全无某些人幽默未遂的尴尬。后来又邂逅过,听他偶尔提及家乡、童年与生活,多少感受到那是其创作的触发点和灵感的永久源泉。故乡高密比他出名早很多,其扑灰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