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25篇
工人农民   7篇
世界政治   18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18篇
中国共产党   40篇
中国政治   79篇
政治理论   20篇
综合类   19篇
  2022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宋明炜 《新民周刊》2012,(43):86-86
莫言的小说世界正如朱老师的隐秘花园,在现实中制造超现实的幻象,但那幻象正是此中有人,呼之欲出。90年代中期,莫言曾有过短暂的沉寂,然后在1998年,一下子推出好几个令人叫绝的中短篇。其中有发表在《收获》上的一个中篇:《三十年前的一次长跑比赛》。故事发生在1968年,许多右派能人下放到高密东北乡。在乡间举行的一次春节运...  相似文献   
72.
就在莫言荣获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二天,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张恨水骨灰的安葬仪式在他的家乡悄悄地举行。我把这两件事放到一起说,是想说这两件事都是中国文学界的大事——如果说莫言获奖是中国文学的生之荣耀,那么张恨水魂归故土当属中国文学的一种欣慰吧?  相似文献   
73.
马丽娣 《前沿》2013,(4):139-140
莫言的获诺奖作品《红高粱家族》(RedSorghum)受到国内外广泛评介,通过观照莫言作品与其他西方国家重要文学奖项获奖作品,可进而探究莫言作品获诺奖的根源所在,寻求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相互理解的对话通道,使中国文学更快更广接轨世界文学。本文选择美国国家图书奖得主理查德·鲍尔斯的《回声制造者》(孤eEchoMaker)和英国布克文学奖获得者希拉里·曼特尔的《狼厅》(Wolf Hall),简要论述三部作品的可观照性之后,从作者主体性方面来进行观照,探讨中国文学在向世界文学国际标准化过渡中的融合及至成功对接。  相似文献   
74.
李文奇 《春秋》2013,(2):62-63
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生于高密,当代著名作家,2012年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莫言的成长及创作历程莫言童年时在家乡小学读书,后因文革辍学,在农村劳动多年。后来到棉纺厂任司磅员,并成为棉纺厂夜校的语文老师。1976年,历尽波折的莫言终于参  相似文献   
75.
蔡华 《当代思潮》2012,(11):48-50
苑纪久老师是文坛老前辈,今年80岁高龄。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他的心情一定极为独特,一定百感交集,因为,莫言在保定入伍当兵的时候,莫言在还是文学青年的时候,莫言在为接踵而至的退稿信苦恼着的时候,苑老师正在保定《莲池》杂志主政编辑部工作。他与莫言之间有着怎样的故事,这一定很有意思,是独家新闻。记者在莫言获奖喜讯传来不久采访了苑纪久老师。  相似文献   
76.
甄静慧 《南风窗》2013,(23):82-85
魏明伦成名于中国文艺创作与思潮最活跃的1980年代,但现在,即便获奖无数如他,要推一部戏也殊不容易。一代"戏妖",也只得舍戏剧而就辞赋。10月17日,成都阴雨,我到安仁镇拜访大名鼎鼎的戏剧家、杂文家及辞赋家魏明伦,当天他要出席那里的一个活动。把我从双流机场接往安仁途中,司机接到催促电话,猛踩油门,把车开得飞快。  相似文献   
77.
莫言的风度     
<正>莫言,中国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评委会赞誉他的作品:"借助魔幻与现实以及历史与社会视角的混合,莫言创造了一个世界,所呈现的复杂程度令人联想起威廉·福克纳和加尔列夫·加希亚·马尔克斯"。这是世界文坛对莫言取得文学成就的肯定,也是对一百年来中国现代文学的肯定。莫言的作品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数《红高粱家族》。尤其是莫言对风度的诠释和他本人展现给世人的风度。  相似文献   
78.
解非  晋娜 《支部生活》2014,(2):43-44
在重大场合,莫言总是西装笔挺,而私下里他还是喜欢穿中式唐装。他走路很急,风风火火。在接受记者专访时,他显得很随和,十分配合地协助记者装上了微型麦克风,调整座位时还不忘把自己的茶整齐。"没有具备一定价值的作品,也就谈不上具备一定价值的作家",这是翻译家卞之琳先生在他翻译的《莎士比亚悲剧四种》出版引言中写的第一句话。尽管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已经过去了一年,但他仍然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莫言本人对很多看起来显然是"过度解读"的评论似乎并不介怀,他只是喜欢自己的文学世界。  相似文献   
79.
正"谁能忍受去跟一个丈夫的前女友当姑嫂,谁又能忍受去娶一个小舅子的前女友当老婆?"这是一部电视剧里的"神句"台词,又在2014年4月1日"2014春季北京电视节目交易会"上与我邂逅的一位大学女生嘴里"咯咯咯"出来,凸显很"愚人"且"节日"般快乐无比的感觉。这部剧很长,有100多集,当时我没敢看,这次有幸被这女生迅猛地普及了一下:讲的既非"项羽跟吕后相恋,虞姬成了第三者"那样的奇葩演义,亦非"有情人终成兄妹",而是"有仇人终成兄妹"——有这么一位老兄,妹妹老公是自己  相似文献   
80.
板桥霜 《廉政瞭望》2012,(21):54-56
我的野心就是希望把我的小说中的高密东北乡写成中国的缩影,但能不能做到这一点我很怀疑,我的力量可能不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