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3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9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20篇
中国共产党   133篇
中国政治   120篇
政治理论   24篇
综合类   2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16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群众》2013,(5):I0053-I0053
经省政府审定,省经信委公布了2013年全省落后产能淘汰目标任务,涉及14个行业、90家企业,要求在今年11月底前完成淘汰任务。这90家企业中,最受瞩目的是南钢集团关停4座高炉。  相似文献   
152.
邱林 《创造》2011,(3):84-84
行政性垄断对落后企业的保护,在当前全球竞争的环境下,不利于提升国内产业和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虽然中国经济无疑是在迅速崛起,但中国的企业却没有跟上。将全球企业按市值分行业排序,就能看出除了在几个特殊板块之外,中国公司的排名仍明显落后在当今的国际市场,收购与兼并已成为跨国资本流动的最主要的方式,  相似文献   
153.
李静 《中国公证》2014,(3):66-67
正公证业务范围不是一成不变的,法律规定的变化或者其他法律服务的供给都可能导致某些公证业务,甚至是传统公证业务的流失。我们总是习惯将当事人的需求套入现有的公证业务模式中,如果能够找到现有的公证类型,则欣然办理;如果不能找到对应的公证类型,则避而远之。公证员在工作中,更多的是追求稳定,做好现有业务即可,而缺乏创新意识。提到工作上的创新,很多公证员都表示赞同,但是到具体的公证业务时,创新的难度就让很多人望而却步了,造成了"只心动不行动"的局面。是什么力量在束缚着我们呢?是求稳求平的心理意识,是固步自封的固有思维,还是陈旧落后的知识水平?是来源于外部的压力,还  相似文献   
154.
张乐天 《工会博览》2009,(3):108-108
中国传统文化严重阻碍和禁锢了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孕育和产生:民众耻讼;厌讼;儒道思想极端地淡化了人们的权利意识;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使个体意识普遍缺乏;文化体制的僵化,严重阻碍了科学技术的形成、发展和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155.
近年来,海西州德令哈市针对民族地区农牧民群众生产观念陈旧、生产方式落后、科技意识淡薄、致富能力不强、增收困难等问题,提出了农村要改变,关键抓党建,农牧业增效益,必须靠科技的思想,在全市积极开展党员实用技术培训基地建设,建立了党支部科技示范基地和党员示范田,促进了农牧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发展壮大了集体经济,生动地实践了“三个代表”的思想,体现了新时期党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156.
《就业与保障》2010,(9):55-55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向社会公告18个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这些企业的落后产能必须在2010年9月底前关闭。  相似文献   
157.
    
云南省工信委要求,云南省2010年公告内落后产能要在三季度前全部关停,涉及到炼铁、水泥、焦炭等10个行业的165户企业。  相似文献   
158.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世纪之交作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一战略决策的依据,是邓小平同志在80年代提出的“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文章分析了造成西部地区经济落后的种种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主要举措。  相似文献   
159.
发展马列主义,开创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主要创见 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情况复杂、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通过社会主义来达到现代化的全面目标?解决好这个问题,不仅对于最终实现1840年以来中国人民所梦寐以求的重新振兴祖国的伟大理想,而且对于世界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都具有更为重大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0.
《世纪桥》2014,(5)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知青文学较之前的创作呈现出多元化的特色,知青作家与非知青作家的并存,"知青岁月"的回忆与"知青岁月"的想象共同建构着知青文学,正因此,对"乡村"的呈现便出现较客观和理性的审视。本文通过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青文学个别作品的分析,探讨了"乡村"形象在知青文学叙述中的新变——贫穷与苦难、愚蛮与落后、淳朴与善良,而这主要通过民性、民情、民俗表现出来。在"丑"与"美"的展示中表达了知青文学对"乡村"的深入理解与认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