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法律   16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11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录囚制度源远流长,代有传承损益。其功能有三:一曰平反冤狱;一曰清理滞狱;一曰赦降放遣。世易时移,沧海桑田,录囚制度仍可为改善我国刑事审判监督程序之龟镜。  相似文献   
32.
随着时代的变迁,监狱的押犯构成呈现出新特点。在罪犯构成中,虽然以社会底层为主,文化教育水平相对较低,但罪犯的法治意识和维权意识在逐步加强,不仅开始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更是打着维权的幌子无限扩张自己的权利。在此背景下,监狱人民警察工作难度加大,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身心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关注监狱人民警察权利,寻求立法支持和构建社会支持系统成为当下从优待警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3.
德法共治在中国社会有着深厚历史渊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离监探亲制度的出台,正是对这一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发展。本文梳理古代"纵囚归狱"制度的缘起与脉络,探寻其对今日制度建设之借鉴,分析新时代离监探亲制度的现状,最后在德法共治视域下对离监探亲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34.
35.
张琮军 《政法论坛》2013,(1):144-153
伴随着刑事证据的运用,汉代已经初步形成了以据证乞鞫、俱证奏谳及验证录囚为核心的刑事司法监督制度。在这一司法监督制度中,乞鞫是对案件事实的监督,奏谳是对法律适用的监督,而录囚则是对案件事实与法律适用全方位的监督。通过对案件的督查,促使官吏公平执法,避免冤滞案件的发生。尽管汉代刑事司法监督制度尚不完备,但其历史贡献是巨大的。它为后世司法监督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当代审判监督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仍不乏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6.
当时朝廷许多官员假冒资历门荫。太宗令这些人自首,否则即处死。没过几天有假冒者被发觉,太宗要杀掉他们。戴胄上奏道:"根据法律只应当判处流放。"太宗大怒:"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  相似文献   
37.
冲突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警囚冲突在监狱中是客观存在、不可避免的,它是警囚之间因价值观、目标、地位、资源多寡等方面的差异而导致的直接的或间接的、公开的或内心抵触的、旨在遏止对方并满足自己的互动过程。监狱、民警应客观地对待警囚之间的冲突,掌握科学合理的解决策略,化冲突为改善警囚关系、改造能力促进监狱变革的契机。  相似文献   
38.
略论中国古代司法公正保障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明 《法学论坛》2000,15(5):99-105
中国古代司法公正保障制度是中国封建法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封建统治者为了封建国家的根本利益和社会安定,防止司法官吏任意性的权力行使及罪刑擅断而建立、完善的一整套制约冤滥、保证司法公正的机制,它主要包括法官责任制、录囚复审制、御史监察制、法司会审制和申诉与死刑奏报制等,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审判制度的特点.本文同时分析了封建时代能够形成这套机制的基本原因.  相似文献   
39.
对于身陷铁网内的囚子而言,亲人、朋友的一句鼓励如同冬日的火种,令他们温暖。  相似文献   
40.
唐代虑囚使职系统的演进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玺 《求索》2008,(1):206-210
司法机关审断淹滞造成的囚徒羁留问题是唐代频繁遣使外出虑囚的根本原因,“虑囚”包含省录、宽宥、疏狱三重内涵。唐代设置中央职官充使虑囚和地方分道遣使虑囚两大系统,按覆地方刑狱。使臣接受差遣赴诸道州县理问囚徒,疏决囹圄,在承旨巡查司法审判的同时,承担疏导冤滞系留、监督地方行政、稽考官吏政绩以及体察民情疾苦等诸多社会职能。各系统虑囚使臣与地方司法机关相互牵制,协作互动,成就了中国封建法制的空前繁荣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