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5篇
  免费   14篇
各国政治   5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23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722篇
中国共产党   98篇
中国政治   238篇
政治理论   31篇
综合类   23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140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1.
关于公司法实施中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曹守晔 《现代法学》2005,27(1):64-68
在公司法实施中暴露的主要问题是发起人虚假出资、控制股东行为不规范、公司人格混同及被滥用现象突出。完善公司立法应立足中国国情,统一公司与企业法,重构公司资本制度,降低公司设立门槛,完善公司治理,细化债权人保护规则以增强法的可诉性;在公司司法方面,宜完善司法解释并由最高人民法院公布公司案例,发挥其引导作用;在揭开公司面纱方面尤其应结合中国的国情和司法实践,而不宜机械地照般国外的理论。  相似文献   
12.
湘泓  佳木  艾妩 《法庭内外》2006,(3):10-13
2005年12月8日,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SK-Ⅱ”涉嫌虚假广告宣传案尘埃落定,江西省南昌市中级法院终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相似文献   
13.
《法治与社会》2005,(6):44-44
国家工商总局、中宣部、公安部共11部委在京召开全国整治虚假违法广告专项行动第一次部际联席会议,由11个部委联合进行的全国整治虚假违法广告专项行动由此拉开序幕。  相似文献   
14.
编造定向招生计划:在些骗子专门钻考生和家长对定向招生政策不了解的空子,编造定向招生计划,向考生和家长兜售游说,作出种种承诺,并收取高额费用。缴钱就可上本科;虚假广告欺骗落榜生;花钱可读国外大学  相似文献   
15.
对《证券法》的民事制度增设和完善工作的必要性 ,人们已达成普遍的共识。本文的行文正是基于如此基调之下 ,结合银广夏虚假信息披露案 ;同时从经济学角度 ,进一步分析虚假信息民事制度设立的可行性和效率性 ,作出一套完整、明晰的虚假信息民事制度的设计 (选择 )。  相似文献   
16.
名人做虚假广告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关于名人做广告的话题,近些年来一直是新闻传播界讨论的热点。名人做虚假广告已屡见不鲜,由此引发的潜在社会危害性不可低估,众多消费者因名人效应而屡屡上当受骗,司法实践中也曾出现状告名人的现象,但名人对此是否应负法律责任众说不一,该问题还未引起法学界足够的关注。文章旨在通过对名人做虚假广告的虚假性识别、承担法律责任的理论基础及对消费者的救济途径等相关法律问题的探讨,以期能引起法学界的重视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吴贻伙  刘娟 《江淮法治》2013,(14):28-29
近两年国内航班“诈弹”事件频发,虽然动机千奇百怪。但根本原因还在于对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及其后果到底有多严重的无知。无知则不知敬畏,无敬畏则会恣意妄为  相似文献   
18.
自认制度既是民事诉讼辩论原则的内在要求,也是当事人行使处分权的外在表现。自认对于争议之两造以及法院均产生约束力。自认免除了对方当事人对相关事实的证明责任;法院应将自认之事实作为判决的基础;而自认一方当事人应言而有信,不得撤回自认。否认自认效力的依据在于当事人对案件事实的承认严重背离了诚信原则的真实要求。自认效力的否认包括家事诉讼中对超越辩论主义和处分主义支配范围事实的承认、虚假诉讼中对以侵犯他人利益为目的的虚假事实的承认以及对违反众所周知事实的承认三种情形。自认效力的承认与否认型构了自认制度的基本框架,并共同承担向社会倡导诚实守信的良好行为风尚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实践中民间借贷关系主体的广泛性、其权利处分的自由性以及形式的灵活性,使得民间借贷纠纷纷繁复杂,导致法院在审判实践中面临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20.
民事调解本意在于通过当事人之间的互谅协商,确定彼此权利义务的一种友好解决民事争议和纠纷的方式。但近年来,利用调解的形式。骗取司法裁决,获取不正当利益的虚假调解案件日益泛滥,极大亵渎了司法的尊严,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2013年新民事诉讼法明确了诚实信用原则,规定了虚假诉讼侵权将受到法律严惩,设立了第三人撤销之诉,对虚假调解案件的惩治迈出了重要步伐。但民事虚假调解案件的有力规制,还需要多角度出发、全方位防范、多渠道惩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