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9篇
  免费   14篇
各国政治   5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23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716篇
中国共产党   98篇
中国政治   238篇
政治理论   31篇
综合类   23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140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是2012年《民事诉讼法》修正的一大亮点。由于其条文过于简洁,加之所处位置尴尬,该制度也成为学者们争议的焦点。2015年新出台的司法解释对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审理方式、判决效果等问题作出了回应,但未明确其适格原告范围。考察法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的相关规定,我国《民事诉讼法》关于第三人撤销之诉适格原告的规定存在立法体例混乱、范围不清、制度不明等问题。建议细化适格原告的范围,合理解释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和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适用第三人撤销之诉的情形,对尚不属于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或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范畴的虚假诉讼中的被害人作例外规定。  相似文献   
22.
《新东方》2018,(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渗透,科技产品的使用率大大提升,电子化信息覆盖面越发广泛,电子证据作为有效证据在民事诉讼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层出不穷的网络侵权纠纷,电子证据保全成为处理这类案件的关键。其中,通过公证方式保全的电子证据具有最强的证明力,但电子证据公证保全仍然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应当通过制定统一的操作程序规范、多层面防范虚假公证、确立明确具体的瑕疵公证书效力认定标准等措施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23.
蒋林 《政府法制》2012,(14):11-11
近日,国家工商总局、卫生部等部门联合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地食品监管部门严查这种问题火锅底料等食品添加剂,严打食品调味料和食品添加剂标签标志虚假标注和虚假宣传等。  相似文献   
24.
晁珊珊 《小康》2012,(1):86-87
正化解社会矛盾缩小城乡差距严重的城乡贫富差距,拐卖妇女儿童愈演愈烈,虚假城市化,财富源源不断地从农村流入城市,留守儿童和老人问题越加明显……城乡之间公共服务如何均等化?社会矛盾靠什么机制疏导?  相似文献   
25.
为方便员工贷款买房,公司为离职员工开具虚假收入证明,却不想遭员工起诉。小刘曾是张先生开办的商业咨询公司的一名员工,月薪3000元,没有签订劳动合同。2010年1月,小刘辞职,离开公司前,他希望公司为他出具一份月收入2万元的证明以便他办理贷款买房。张先生觉得不会有什么风险,便嘱咐会计给开了证明。  相似文献   
26.
《学理论》2018,(10)
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种极具隐晦性和破坏力的社会思潮,它的出现及潜移默化的影响不仅违背了我国社会实事求是的基本准则,而且还大大地干扰到与迷惑到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构建与形成,甚至是指引错误的思想走向。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破坏力在一定程度上与其所具有的或隐或显的基本特征有着很大的关系。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本文重点阐述和剖析了历史虚无主义的四个特征,以此使人们能清醒地认识到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并自觉与此划清界限。  相似文献   
27.
虚假诉讼作为典型的民刑交叉法律问题,在实体法和诉讼法的双重规制下,衍生出范围界定和法益保护的诸多冲突。实践中的民刑程序分立,造成对虚假诉讼的防范和制裁力度不足,难以对司法秩序和他人合法权益形成有效维护。因此,要结合民事诉讼和刑事制裁,将民刑程序进行有效对接,针对"串通型"和"单方型"虚假诉讼的各自特征,从程序上对虚假诉讼进行阻却,完善相应的证明标准,形成立体的制裁体系。  相似文献   
28.
杨锦炎 《法学杂志》2016,(6):117-124
以经济分析方法研究虚假诉讼的成因,可以在微观层面剖析虚假诉讼行为的成本与收益.虚假诉讼的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失败的风险成本,收益则以经济利益为主.直接成本较低、失败的风险可控,有利于行为人达到成本最小化目的,从而提高了虚假诉讼的成本与收益之比,且这就是虚假诉讼多发的主要原因.提高虚假诉讼被发现的几率、加重对虚假诉讼的惩罚、提高虚假诉讼失败的风险成本是遏制虚假诉讼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29.
刘欢 《法制与社会》2013,(24):69-70
消费者反悔权不仅赋予了消费者"毁约"的权利,也赋予了消费者对经营者不当经营行为的"惩罚权",是围剿虚假广告的利器。从实践来看,很多电商已经制定了类似的制度,如亚马逊的30天无理由退换货制度,淘宝的7天无理由退换货服务,当当7天退货15天换货制度等。通过比较,三家电商的"无理由退换货"政策在适用范围及商品类目不统一、设定的退换货要求过于苛刻、退款时间不统一的问题。  相似文献   
30.
对虚假诉讼进行监督是人民检察院的必要职责。当前虚假诉讼检察监督面临诸多困境,如虚假诉讼识别、虚假诉讼查证等。检察机关应从构建虚假诉讼线索发现机制、监督查证机制、强化虚假诉讼的打击效果等方面加强对虚假诉讼进行监督,以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保障司法公正与权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