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9篇
  免费   14篇
各国政治   5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23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716篇
中国共产党   98篇
中国政治   238篇
政治理论   31篇
综合类   23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140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1.
上海市青浦区被称为上海的"西大门",作为传统的江南水乡自古就是物产丰饶之地,老百姓安居乐业、民风淳厚。但是最近这座安详宁静的水乡小城发生了一件蹊跷的事情:夫妻两个在闹离婚的时候,登记在女儿名下的两套价值数百万的房产不翼而飞,而法院最终查明,始作俑者竟是孩子的亲生父亲和爷爷奶奶;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作为一项基本诉讼制度的"调  相似文献   
32.
当事人真实义务与民诉法诚信原则,不管在理论上的涵摄关系如何,二者都具有同质性,在立法上具有相互替代和相互说明的效果.新《民诉法》第13条第1款规定的诚信原则,迄今在裁判中被援引适用的情形极少,这从侧面说明,真实义务原则的立法在我国当下并不急需,也无实效.在现有民诉法框架内,通过直接援引适用诚信原则条款和强制措施来规制当事人的虚假陈述,条件成熟时再将诚信原则的适用主体予以细化,并对虚假陈述的具体制裁或程序救济予以完善,不失为明智和务实之举.  相似文献   
33.
近期,知名网络带货女主播黄薇(网名:薇娅)因偷逃税遭查处事件,成为舆论热议的焦点。杭州市税务局稽查局指出,黄薇在2019年至2020年期间,通过隐匿个人收入、虚构业务转换收入性质虚假申报等方式,偷逃税款6.43亿元,其他少缴税款0.6亿元。据此,依法对黄薇作出税务行政处理处罚决定,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共计13.41亿元。  相似文献   
34.
近年来,溺水警情不断增加,溺水死亡时有发生。从溺水警情发生的起因、处置过程及结果加以分析,进而提出对处置人员进行专项培训、配备专业装备及多部门的团结协作等实践性建议,提高当前基层民警溺水警情的处置能力。  相似文献   
35.
精神病人警情呈持续多发态势,社会危害及不良影响较大。公安民警首先应对精神病树立正确认识,了解熟悉精神病甄别技巧。在接警、出警、处警等环节按照行动规程妥善开展处置工作,注意掌握对暴力、自杀倾向患者的处置技巧。依法依规使用强制手段,在危急时刻果断制止暴力行为,保障更多无辜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日常工作中强化社区防范管理,维护好社会治安秩序。  相似文献   
36.
邹妍 《江淮法治》2012,(12):30-30
为寻求精神刺激.90后小伙在繁华商业区投放假炸弹,不料自编自导的一场恶作剧竞把自己送进牢房。4月20日,r犯罪嫌疑人未某因涉嫌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被马鞍山市花山区检察院批准逮捕。  相似文献   
37.
张俊杰 《法制与社会》2012,(29):121-122
虚假诉讼现象呈增多趋势,损害了司法公信力,检察机关应当充分发挥检察职能打击虚假诉讼.虚假诉讼案件集中在涉财产类纠纷,当事人具有利益共同性,表现为虚构债权债务关系.虚假诉讼的发生有民事诉讼制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违法成本低廉等五个方面的原因,检察机关可以从加强对民事申诉案件的审查、注重固定关键证据等五个方面依法打击虚假诉讼.  相似文献   
38.
张燕 《法制与社会》2012,(27):269-270
虚假有罪供述现象从根本上说就是冤假错案发生的导火索,广泛存在于我国司法实践中,极大的危害着诉讼的公正.本文从讯问环节入手抓住无辜者虚假有罪供述这一表象,透视其构成要素,挖掘其深层形成原因,以期找出讯问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预防.  相似文献   
39.
40.
张莹 《共产党人》2012,(12):54-55
正新闻浮夸不同于纯粹的虚假新闻。它有新闻的真实性因素,但记者在报道时对新闻事实进行了夸大,即本来是五六分、七八分新闻事实,却被说成了十分,使报道的"新闻性""可读性"增强了,更吸引受众"眼球"了,却如"注水肉"一般,品质下降了,受众反感了。新闻浮夸是弄虚作假在新闻报道中的一种表现。目前,一些记者和媒体制造虚假新闻的问题已引起从中央到各新闻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