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13篇
工人农民   12篇
世界政治   18篇
外交国际关系   24篇
法律   135篇
中国共产党   207篇
中国政治   506篇
政治理论   130篇
综合类   24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新媒体时代,媒介作为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工作、生活和思维方式。人民警察是我国公务员队伍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天都要接触形形色色的媒介,并从中获取各式各样的信息与资讯。但媒介是一把双刃剑,它不仅可以帮助警察获取有用的信息,也会不可避免地受到负面信息的影响与冲击。为此,警察只有通过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来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42.
邓祯 《学习与实践》2022,(9):129-135
超写实虚拟人是高度类人化的数字仿真人,它借助社交媒体嵌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制造出拟像奇观,成为行动者网络中的信息生产者、情感劳动中的社交对象和人机互动中的技术集成者。超写实虚拟人作为社交媒体中的关系媒介,通过补偿受众缺憾、帮助受众构建认同以及开展集体表演来实现价值与意义。超写实虚拟人的媒介实践可能改变大众的认知模式、交往习惯和生活结构,因此需要警惕其建构的主体数字生活及由此带来的社会后果。  相似文献   
43.
通过语言转向,近代哲学的主体存在论发展为现代哲学存在论。语言是一种符号,属于作为信息中介的媒介,语言转向也可看作是符号媒介转向。通过对分析哲学、现象学、解释学的存在论分析,得出现代哲学存在论是媒介存在论。媒介存在论对应于媒介哲学,现代语言哲学就是媒介哲学的第一阶段——符号媒介哲学。符号不能单独存在,技术人工物作为符号的载体,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符号。未来哲学的发展将继续追问语言符号的载体——媒介技术,进入媒介哲学第二阶段——媒介技术哲学。  相似文献   
44.
数字化时代哲学的发展前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桑明  杨冬梅 《探索》2001,(6):64-66
本文认为,在数字时代现实性哲学的发展面临挑战,需要向虚拟哲学转换.为此,对数字化、虚拟、虚拟现实、虚拟哲学进行了考察,探讨了虚拟哲学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45.
女性参与是公众公共事务参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公共事务治理中具有独特作用.已有研究关于媒介使用对女性公共事务参与行为的影响效果尚无定论,其具体影响作用路径还有待探讨.基于中国社会调查数据(CGSS)的实证研究发现:媒介使用对女性公共事务参与行为具有多重影响,具体而言,媒介使用对女性公共事务话语参与和行动参与均具有直接促进...  相似文献   
46.
后互联网时代的媒介时空呈现出了融合的转向,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以“空巢青年”为代表的城市新移民群体的城市融入路径。通过对“空巢青年”的深度访谈,力图深入考察媒介如何重构该群体的生存状态与时空实践。研究发现,“空巢青年”借助媒介技术的加持,通过运用劳动时间拓展和休闲时间整合的策略以顺应社会加速,借助流动空间中的数字漫游,实现与乡土空间的情感连接以及与城市空间的价值连接。在这个过程中,“空巢青年”常常处于获得感与剥夺感交织的矛盾体验之中,他们在实现数字资本转化的同时也面临着规训的压力和身份认同的危机。推进城市发展的沟通性、协调性和互动性,有助于帮助“空巢青年”良性地适应城市生活。  相似文献   
47.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通过媒介动员来激活基层群众参与是提升乡村治理内源性动力的关键。基于地方媒介动员实践案例,对基层媒介动员的实践形态、运作逻辑及动员机制展开分析,探讨如何通过媒介技术推动群众参与,可以发现,当前基层社会已构建起多元并存的媒介动员机制,与之相应,基层治理呈现出混合媒介嵌入的动员形态。聚焦媒介动员的实践表达,基层媒介重塑了科层与社会、政策与群众、群众主体之间的关系距离,并通过共时生态重构主体关系、媒介融合推动深度动员、媒介赋能导向社区参与这三重机制实现了媒介行为向群众参与的转化。尽管媒介动员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基层动员的组织成本,提升了群众参与的自主性,但不能将媒介动员及其潜在的技术治理等同于基层治理的全域技术替代,而是应在充分发挥媒介技术治理功能的同时,重视基层组织建设和面对面的群众路线实践。  相似文献   
48.
在中国大陆电视批评研究领域,限于资料收集难度和各种隔阂,对台湾的电视批评的专题研究不多,而台湾的电视研究又多附着于媒介研究和实证研究之中,缺乏对台湾电视批评的具体研究,以及对其发展概貌的整体观照。有鉴于此,本文尝试系统研究台湾电视批评的历史和现实面貌,以期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有所补益。  相似文献   
49.
罗郁然 《山西青年》2022,(21):147-149
涵化理论是一种“强效果”理论,它的理论预设是收看电视的时间越长,对电视所输出的观念就越认同,“主流化”效果也就越强;放置媒体时代,就是利用数字技术有意识地汇聚多方合力,利用媒介环境营造管理育人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实效。本文以当代青年大学生媒介参与形式为研究对象,立足传播学涵化理论观察视角,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和网络民族志,探析智能媒体语境下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管理的涵化意义、面临挑战,并从空间、情感、关系三个维度路径管理建构。  相似文献   
50.
“媒介审判”下的司法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媒体本应具有一种柔性的,不可替代的舆论监督功能,但是媒介审判却扭曲了这种监督功能,让媒体去充当法官的法官,凌驾于司法之上。新闻媒体是社会舆论的发动者和传播者,它依仗自己强大信息优势及足以主导舆论的霸主地位,对案件口诛笔伐,形成一种先在性的强势审判设定。法官既承受来自各种媒介的舆论干预,又受到因舆论影响而站出来主持公道的行政干预,因而,法官艰难地秉持着法律公正与道德公正的天平,又承受着尊重法律与敬重领导的双重考验。认识到媒介审判运行的内在机理,便可以针对其审判链条上存在的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矫正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