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6篇
各国政治   9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19篇
外交国际关系   16篇
法律   124篇
中国共产党   275篇
中国政治   320篇
政治理论   164篇
综合类   244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89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新时代我党坚持人民主体性地位的重要体现。它使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模式由传统单向度传递向双向互动转变,也催生了意识形态在价值、理念和符号层面的结构性分化。只有在更加突出人民性这一本质特征的基础之上,才能增强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才能深刻领悟意识形态演变和发展的规律,进而才能使新时代的主流意识形态调整成为一种主动、审慎而又可控的过程。  相似文献   
32.
33.
情境问题是落实核心素养培育的关键因素之一,即通过新情境的创设呈现实际生活中的现实问题,通过情境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生成性学科知识分析、解决实际生活中所存在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在教学中的实现过程。这就要求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在教学中通过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并呈现出新问题,引导学生养成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34.
运用社会资本理论探讨社会组织治理,有助于从一个新的视角分析社会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优化社会组织治理策略。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社会资本理论的缘起和内涵,指出了社会资本视角下社会组织治理包含的社会信任、社会规范和社会网络三重逻辑,阐述了新时代社会组织治理面临的社会信任水平有待提升、制度规范途径有待丰富和社会网络运行体系有待完善等困境,提出了提升信任水平,夯实发展基础;加强制度规范,营造健康环境;丰富社会网络,实现多元协同的社会组织发展新路径。  相似文献   
35.
民族伟大复兴和实现现代化强国往往伴随着话语的崛起和强大。语言的本质是思想、话语的直接现实和展示。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语言生成论、语言属性论、语言革命论和语言使命论的深刻洞见为中国话语建构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资源、方法论基础和价值指引。语言生成论揭示了中国话语建构必须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语言属性论揭示了中国话语建构是阶级性与公共性的辩证统一;语言革命论揭示了中国话语建构以改变世界为历史任务;语言使命论揭示了中国话语建构以人类解放为价值本位。  相似文献   
36.
37.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已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普遍认同,成为新时代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价值基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之所以成为文化软实力,其逻辑机理在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基于科学性生成文化说服力,基于价值性生成文化吸引力,基于亲和性生成文化亲和力,基于实践性生成文化引领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所产生的文化说服力、文化吸引力、文化亲和力和文化引领力,整体提升了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38.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在坚持政治核心工作前提下把思想作为更广阔的实践空间,在价值观领域不断突破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生成的提出,源自人们对价值观的深度思考和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探求。在价值观生成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通过自身社会实践活动,从社会追求的最高价值角度继承传统优秀价值观、培育社会核心价值观、倡导先进价值观、引导和协调社会多元价值观,实现对价值观领域的优化整合。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生成精神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多年来在价值观领域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文章深入分析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生成精神化的内涵特点,总结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生成精神化的结构图示,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生成精神化的经典案例红色精神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39.
40.
万高隆 《求实》2007,3(4):62-65
法制建设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当前,我国弱势群体权益缺乏有力的法律保障,是引发并激化社会矛盾的重要因素。法制的变迁与滞后、资源和权利的分配不公以及权利救济渠道不通畅是我国弱势群体的生成根源。准确界定弱势群体的对象范围、利益分配机制法制化、赋予平等的政治权利、健全行政救济机制、完善劳动和社会保障方面的立法,是全面保障弱势群体权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法律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