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1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9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14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正>近年来,加拿大皇家骑警在解决青少年犯罪方面进行了多种有效实践,实施粉碎帮派形象、社区无缝对接、情景模拟游戏、发放袖珍指南、鼓励大胆揭发等五大策略,将警务实践融入小学、中学、大学教育的预防和干预犯罪全过程,成功地解决了青少年帮派暴力问题,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22.
[美国 ]威廉·富特·怀特所著的《街角社会———一个意大利人贫民区的社会结构》是本世纪社会学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 ,在美国被列为社会学的必读书。本文介绍了该书的主要内容 ,分析了该书的主要特点 ,并分析了该书最具有经典意义的研究方法———“参与观察法”。  相似文献   
23.
对当前街角青年研究的重点应放在他们向主流社会回归过程的分析上。街角青年的回归心理呈交叉反复态势。本文以"资本"和"场域"为分析视角,并将宏观社会背景纳入视野,通过对一个街角青年向主流社会回归的一种"上不能上,下不能下"的路径进行历时性研究,解析了影响街角青年回归主流社会的资本障碍、社会环境障碍、社会结构障碍、经济结构障碍、家庭障碍、个体障碍等等,从而考察了街角青年回归过程的真实实践逻辑,展现了街角青年回归需求的非平衡性与回归场域的平面性,回归路径的非累积性等内卷化特征。  相似文献   
24.
《法律与生活》2009,(17):55-55
i做老师几年来,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关于农民工的孩子了。在上海,几乎所有的孩子,哪怕原来是农业户口的,现在都农转非了。所以。在班里,农民工的孩子基本上就简称“外地孩子”了。  相似文献   
25.
26.
本文通过对长沙市某社区街角帮派的调查,试图解读“街角青年”的形成原因、社会心理特征和社会流动模式,并对他们最终沦落为犯罪青少年的原因,进行一种越轨社会学和亚文化意义上的解释。  相似文献   
27.
王春华 《先锋队》2011,(9):60-60
在中国的权力场中,由圈子恶习、帮派意识、围墙效应造成的“小一统”腐败不可小觑。  相似文献   
28.
2010年1月20日《光明日报》刊登刀文的文章,近期,几起刑事案例暴露出少数青少年的冷漠与残暴,令人震惊。花季少年过早“凋零”,与网络游戏的暴力文化在青少年群体中流行不无关系。近些年来,青少年“涉黑涉恶”现象逐步蔓延,有些已具备黑社会帮派的雏形,  相似文献   
29.
通过对美国社会中有组织犯罪和帮派团伙犯罪的概念、特征、主要的活动方式等问题的论述,揭示美国执法部门面临的严重挑战,并针对美国有组织犯罪的发展趋势、打击有组织犯罪的法律变化与发展,探讨美国司法部门在侦查有组织犯罪过程中所采取的策略方法和手段措施,特别是如何防范和打击地区有组织犯罪的方法,对我国打击有组织犯罪具有极其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0.
国内目前已经有部分对于“街角青年”的生态调查,对其所组成的“灰色街角社会”也有描述性的介绍。但为什么在主流文化的冲击下,“街角青年”仍然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对抗主流社会?在对湖南长沙某街角群体的调查中,文章发现由于街角帮派的结构权威、街角青年的身份忠诚和街角社会的隐性社会基础,使得“街角社会”已经成为一个拥有内部组织结构、权威模式、地位流动途径等内生逻辑和路径依赖的亚文化灰色社会,这是“街角青年”为什么能够长期存在并不断产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